經濟社論
近來有兩項攸關金融穩定性的議題,令人感覺到金融機構的審慎監理實有強化的必要。第一項議題是日前中華信評示警部分的金控公司舉債發放現金股利,必須注意流動性風險管理。這不是新的議題,雖然金管會已提醒業者應該注意,卻缺乏有效的監理作為。 由於股市投資人把金控股當成存股標的,因此普遍而言,金控公司有著較高的股利發放率。根據中華信評統計,近二年國內金控公司平均的股利發放率(每股股利除以每股盈餘)大約五成,高於美國前十大銀行控股公司三至四成的水準。直覺而言,五成的股利發放率應不至於需要舉債因應,但實際情況不是如此,原因為何? 國內金控公司是以管理旗下子公司為設立目的,大部分的金控持有旗下壽險公司、銀行子公司100%股權,金控本身並沒有業務,因此獲利來自於子公司,要發放現金股利給股東,自然得依賴來自於子公司的上繳現金。 由於壽險公司有超過九成的資金來自債權人(保戶大眾),因此每年獲利要先提撥30%的法定和特別盈餘公積,保留在公司;再者,壽險公司出售未到期的債券,基於過去利率持續下降與低利環境,目前主管機關要求此項獲利要提特別盈餘公積,亦即不能立即分配,隨剩餘年限攤到未分配盈餘,使很多壽險公司帳上有很高的獲利,卻沒有多大的能力上繳現金給其金控母公司。 更甚者,未來要採用IFRS 17號公報,保險合約的利差損要列為負債,壽險公司更要把盈餘保留下來,因此這種現象將會持續下去,不是短期能解決的問題。另外,銀行業的獲利也需提撥30%的法定盈餘公積後,才能分配股利給股東。上述的規定是基於保護債權人即存款戶與保戶大眾的權益,應是可被支持的監理政策。 在現行政策下,部分金控因其壽險子公司無法上繳現金,金控若要發放現金股利,必須要舉債籌集資金;此舉由於有還本與利息支出的壓力,並非財務穩健的作法。金融機構絕大部分的資金來自債權人,因此監理的重點不能只著重於讓股東高興。中華信評認為金控公司的借款水準正日漸升高,若沒有積極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將可能造成額外的財務風險,特別是在市場流動性變化較為不利的期間。 第二項金融穩定性議題是今年7月金管會宣布針對六家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再延後一年實施「增加2%之內部管理資本」的要求,並將資本計提的標準下調0.5%。系統性重要銀行被要求更嚴格的資本標準,必須在四年內額外增提各2%的「法定資本」及「內部管理資本」;原本需在2020年到2023年滿足資本要求,去年5月延長一年、今年7月又延長一年,期間變成2022年到2025年。 金管會二次延後實施的原因,主要是考量新冠疫情的衝擊,讓銀行更有彈性分配較多資源,藉以辦理紓困貸款的工作。但是當銀行發放高現金股利、又積極紓困放款,則陡增整體的系統性風險。目前尚未提前符合資本要求的二家系統性重要銀行,皆是公股銀行,而且其母公司金控在近二年皆有很高的現金股利率;亦即這二家銀行是可不用上繳那麼高的現金股利給金控,自然就可提高資本適足率。 綜合而言,目前實有強化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與資本要求的必要。我們建議對於經常舉債發放現金股利的金控公司,必須提出普通股增資的資本改善計畫,降低流動性風險與強化資本的適足性。其次,對於未達到資本要求的系統性重要銀行,應該要求其達到規定後始能上繳股利給金控母公司,以控管整體系統性風險。
明報社評
開學在即,粵港澳大灣區出現一個的新現象,今年香港學生到內地升學人數破紀錄達到1.4萬,原因之一是廣東近年銳意發展高等教育,單是深圳一地,從10年前只有一所大學,而今已經有15所。香港與內地學生交互升學人數猛增,香港的大學到內地辦學成趨勢,足見無論從學生升學意願到大學自身發展的需求,對雙向交流都有所行動,粵港兩地政府應該加大鼓勵措施,才能進一步促進大灣區的產學研互動兼容。 深圳高等教育10年大躍進 建20所大學招25萬學生 今年香港學生往內地升學的人數達到1.4萬,但細看數據,通過DSE成績報考內地大學的,只有3833人,其餘是通過內地專門為港澳台學生而設的考試,這一萬多學生當中,相信絕大部分是在內地生活的港人。但無論循哪種途徑,人數皆呈上升趨勢,當中原因包括,內地大學的辦學水平不斷提高,而且有很多學科是香港的大學未必有或者未必是更好的,為香港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更大的因素是內地的就業市場龐大,學生就讀的學科與內地市場需求相近,而且能發展人脈關係,對未來的發展有所裨益。 深圳近年在高等教育方面發展神速,雖然並非典型,但足以說明未來的前景。自1983年成立深圳大學,此後30年裹足不前,明顯與其經濟發展速度相違背,近年發現依靠內地其他地方提供的人才未必能夠滿足深圳經濟產業的需要,開始銳意發展高等教育,而且是從引進來到本土辦雙管齊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自2014年開始招生,而今開辦的博士、碩士和本科課程已經有7000多名學生,引進來除了中外合辦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也有內地的大學,中山大學在深圳設校區,開辦一些前沿學科,包括材料科學、生物醫學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及智能工程等等。正在自辦和規劃的大學包括南方科技大學、深圳科技大學和深圳師範大學等,規劃到2025年達到20所大學,學生人數達到25萬。 香港的大學到大灣區辦學,並非始於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浸會大學早在2005年已經到珠海興辦聯合國際學院,目前已經或者正在規劃到內地辦學的,科大到南沙、城大到東莞、港大到深圳、理大到佛山設立校區,連公開大學也將在肇慶辦護理課程等。到大灣區辦學成風潮,從大道理講是擴大履行為國家培養人才的職責,而實際上任何大學的擴展,對大學本身都有好處,研究課題更加接近產業需求的地方,更容易獲得研究經費,研究成果更容易轉化成商業用途,這是產學研良性互動關係的必然。更何况現在遇上大灣區對高等教育需求甚殷,地方政府都免費撥地並按大學要求興建校舍和設備,香港的大學毋須籌措經費就可以「拎包入住」。 加上目前有1.3萬內地學生在香港公立大學就讀,已經呈現出雙向交流的趨勢,但距離大灣區融合的概念還有一段距離。香港的大學生,對內地的了解不甚了了,大學資助委員會2010年的報告指出,香港學生對內地的認識「出奇地低」,建議要提高學生對內地的了解與知識,不但是為了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還要為學生在龐大市場的競爭力着想。10年過去,這方面的改進微乎其微,香港的大學從培養學生的角度,不但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課程設置,還應該增加學生到內地交換的機會。 政府稱支持學生內地升學 資助額寥寥無幾應該提高 現在更多的香港學生直接到內地升學,是為自身尋求更多的機會,但特區政府對此的政策,跟其聲稱的支持並不相稱,現時香港學生到內地升學,通過入息審查的最高資助額是16,800元,免入息審查的只有5600元,總支出只有4900萬元,這跟在香港就讀的大學生獲得20萬元的資助,是小巫見大巫。香港學生在內地畢業後能夠直接或間接為香港服務,實在值得提高資助額,以此鼓勵更多學生盡早融入大灣區。 香港與珠三角地區存在競爭關係,深圳近年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每年的經費達到200億元人民幣,反觀香港,大學資助委員會的預算只有227億港元(相當於189億元人民幣)。香港的大學水平在世界排名十分高,深圳還在追趕的起步階段,但正如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日前的講話所言,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深圳可以在經濟總量上超過香港,在高等教育方面相信也可以。 大灣區的概念還有合作關係,香港的高等教育到大灣區辦學,在產學研方面貢獻更大的成果,造福整個大灣區,美事一樁,但合作關係的空間還很大,香港校區與內地校區之間如何形成一體、香港的大學與內地大學之間的合作、互換師生、合作申請科研經費、學分互認等等方面,雖然已有很多呼聲,但粵港兩地政府始終沒有就此等問題正式磋商,應該盡早研究出一套可行的做法,以利於大學之間的進一步合作。現在香港的大學以及學生已經走出一大步,但政府之間的合作還沒有邁出一小步。
星島社論
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全球央行年會上,對減買債行動展示鴿派立場,雖明示年底前宣布減買債,但沒有具體時間表,且強調減買債不等於將會加息,安撫市場的意味甚濃。雖然聯儲局一向強調獨立,不過鮑威爾正等候總統拜登提名他連任儲局主席,而拜登民望正受阿富汗危機嚴重打擊,要依賴儲局力撐經濟,鮑威爾放鴿以配合拜登需要,就不足為奇。 鮑威爾上周五在全球央行年會上「大放鴿詞」,刺激美股上升,三大指數都錄得不俗升幅,其中標普五百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齊創新高。 目前美國經濟表現良好,尤其屬聯儲局工作範疇的勞工和通脹更見強勢,美國七月非農職位新增九十四萬三千個,遠高於市場預期,七月失業率大跌半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五點四,是去年四月以來新低,正穩步邁向全民就業;另作為儲局通脹指標的七月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按年上升百分之四點二,再創三十年新高,遠高於儲局目標的百分之二,令該局不能無視通脹威脅。 任期快將屆滿 繼續否存變數 正因勞動及通脹數據強勁,聯儲局去年初因應新冠疫情爆發,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零,以及每月買債一千二百億美元的大放水行動,若不作調整,就難以擺脫濫放水之嫌。為此儲局七月底會議明言年底前將減買債,各方期待鮑威爾上周五有更具體的宣布。 然而,鮑威爾的取態較諸市場預期的更傾向鴿派。他雖重申年底前會減買債,但未說何時啟動,令市場相信儲局將不會在九月會議宣布減買債,而會待十一月會議才決定,正式啟動減買債還會拖至十二月或明年一月。 更重要的是,他強調縮減買債的時機和規模,不會成為加息的直接信號,他並安撫市場,儲局加息須按更嚴格條件,必須實現充分就業和通脹在一段時間內適度超過百分之二。 從經濟角度看,鮑威爾有其審慎的理由,皆因目前美國股市及樓市都處於泡沫階段,美國經濟又受到新冠疫情復熾的威脅,若市場過早憂慮加息,可能成為觸發股市樓市大調整的最後一根稻草,不但阻撓經濟復甦,還可能令經濟百上加斤而重陷衰退。鮑威爾對此,不能不加以提防。 從政治角度看,鮑威爾放鴿還有一個理由,就是他的任期將於明年二月屆滿,財長耶倫雖屬意他連任,但拜登是否接受這位由前任特朗普提名的主席,還存在變數。聯儲局雖應獨立制訂利率政策,不受政治干預,但鮑威爾在能否連任的壓力下,發功照顧拜登的需要,亦非不可理解。 經濟好仍放水 有泡沫後遺症 拜登民望備受阿富汗倉皇撤軍的打擊,連帶他提出的下年度財政預算、增加未來八至十年基建和社會開支大計、提高債務上限等,都可能在國會受到共和黨阻撓,因而打擊經濟,拜登正需要儲局為他維護經濟和股樓市道。 出身律師的鮑威爾,較諸以前經濟學家出身的儲局主席,有更柔軟身段,如他前年遭特朗普狠批儲局利率過高,損害經濟,去年美國疫情初爆之時,他就已狠將利率降至零,並推出無限期買債計畫,助特朗普挽救經濟。儲局過去一年半買債四千一百多億美元,還高於金融海嘯後儲局六年共買債的三千六百億美元,足見其救市力度之猛。儲局年底才啟動減買債,估計由現在到儲局完全停買債,將仍會向市場購入約一萬億元債券,美國經濟已向好,儲局未來一年仍然放水,扶持拜登民望的意味甚濃。 聯儲局大放水不會沒有後遺症,為股樓泡沫、財政穩健埋下隱憂,亦會造成市場愈加依賴儲局救市的道德風險,然而市場是短視的,在鮑威爾放鴿的言論下,股市的狂熱派對仍會繼續。
東方正論
香港疫苗接種近日有放緩迹象,新冠疫苗的各種副作用仍然讓部分人卻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有向上趨勢,Delta變種令疫苗功效大打折扣,即使接種了仍可受感染。市民有抗疫疲勞,政府卻谷針不倦,揚言仍希望全民接種,考慮設下更多限制以達成目標。 廣告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昨日表示,疫苗可有效減低感染後的重症和死亡機會,以及防止大規模爆發,故政府在未來會繼續分別向在職人士、學生及長者群組谷針,尤其要增加長者接種,而目標是全民接種,否則難以完全恢復社會活動,甚至通關。政府將會在多方面增加市民打針誘因,不排除限制未接種人士進入部分場所,例如麻雀館及戲院等表列處所,甚至有機會擴大食肆的防疫限制,讓未接種疫苗人士出外用膳的選擇減少。 現時酒吧及卡拉OK需要顧客打疫苗,麻雀館等場所暫未有同樣要求,只需員工接種疫苗,及所有訪客用安心出行。這些場所生意其實今非昔比,可以說是艱苦經營,若將來政府「一視同仁」,無疑是天大噩耗,恐怕雪上加霜。本港食肆第二季總收益按年反彈9.9%,結束之前連續8個季度的下跌,不過,酒吧疑因只能招待已接種新冠疫苗的客人,總收益價值按年大跌超過兩成,千辛萬苦重開卻未復舊觀,試想像同樣「吊鹽水」的戲院,將來要謝絕未打針客人,這些瀕危行業相信很快便支撐不下了。 政府計劃中做法,類近法國採取「健康通行證」,進入電影院、餐廳用餐或去購物中心,都必須證明完全接種疫苗、48小時內的陰性檢疫證明或過去6個月內曾確診並已康復,商戶倘未遵守將被罰款,或將面臨巨額罰款及監禁,引起民眾連續多個星期走上街頭抗議。特區政府必須考慮市民及業界的反應,社會好不容易從暴潮中喘定,官員民望難得谷底回升,這個時候別要操之過急,隨時弄巧成拙,前功盡廢。 市民始終對疫苗副作用有戒心,加上台灣、日本等地區傳出相關負面消息,接種率放緩不難理解。據統計長者接種率最低,70歲以上打針低於30%,最諷刺是本來被視為要優先接種的群組。政府為催谷長者打針,推出即日籌毋須預約,可是反應冷淡,據指會變陣在商場、屋邨或地區內,舉辦健康講座,並安排醫護為長者即場接種,希望盡可能推高接種率。 若論接種率最高,公務員和醫管局員工分別有91%和93%,大家都知是「飯碗」攸關,官員開口說「鼓勵」企業跟隨政府做法,規定未打針員工需定期自費檢測,亦研究要求更多高風險行業員工打針或定期檢測,總之千方百計谷針,不達目標不休,不到黃河心不死。相信若果把這份堅持用於推動通關,香港人就不用等得這麼久。事在人為,為何通關與打針要掛鈎,實在難以說服天下人。
頭條社論
本港推行新冠疫苗接種計劃一百八十五天,有四百一十萬多人打了第一針,接種率剛過了合資格接種人口的六成,而打了兩針人數為三百三十多萬。總體而言,香港離保護屏障所需的七成接種率,仍有一段距離。港府表示,不排除效法歐洲國家推行疫苗通行證,即打了針人士方可進入某些公共場所,否則會被拒諸門外。由於變種病毒入侵風險一直存在,加強谷針措施,大有必要。 法國政府在八月初實施疫苗通行證計劃,民眾若要進入咖啡館或搭乘跨城市火車,必須出示政府核發的通行證,證明已接種疫苗、曾感染新冠肺炎但已痊瘉或有近期的檢測陰性證明。意大利也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實施通行證制度,民眾進入健身房、博物館、電影院等室內處所,或在餐廳內用餐,以至參加比賽、考試等公眾活動時,均必須出示疫苗通行證。 本港商界已經推出多項大抽獎,鼓勵公眾打針,但接種率仍未達標,是時候採取必要的措施。歐洲多國率先推行疫苗通行證,香港在這方面相對落後,由於接種率不可能在短期內大升,唯有以人們是否打了針,區分能否進入某些公眾場所的條件,一來出於防疫需要,二來也鼓勵大多數適合人士盡快去打針。各行業亦應效法政府,要求僱員盡快打針,否則須自費定期檢測,為建立社會保護屏障作出貢獻。

Share:

More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