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論
新冠疫情稍緩,行政院除將警戒等級降為二級,也開始構思比照去年的「三倍券」,規劃發行「五倍券」。未料此議一出,引發輿論嚴厲批評,對行政院造成極大壓力。幾經周折,行政院最終決定五倍券照發,但民眾無須掏錢購買,等同改採消費券形式。回顧整個決策過程,荒腔走板,充分曝露出政府的顢頇與無能。 這樣的說法不表示若是國民黨執政,就不會發生這些決策過程的荒謬與錯誤;因為在台灣最大的這二個政黨,向來就沒有財經政策的中心思維,只有「為反對而反對」的立場對抗。 2009年時馬英九總統為金融海嘯所困,推出每人3,600元消費券,並大肆宣傳預期成效;當時在野的民進黨則主張發放現金,並把消費券罵得一文不值。如今,政黨輪替,蔡英文總統正為新冠疫情所苦。去年本想比照馬政府推出消費券,卻礙於自我打臉的面子問題,裝模作樣地搞了個三倍券撐場。今年本欲以五倍券續之,未料引發民意大反彈,最後被迫政策急轉彎,走向發放與馬政府時期相同的消費券一途。有趣的是,此時在野的國民黨卻重拾民進黨昔日的主張,緊咬蔡政府,要求以發放現金取代消費券,似乎忘記了消費券也曾經是自己的政策。 如果發放現金是對的振興工具,民進黨自己執政時,就不應採行消費券政策。同樣地,如果發放消費券是正確的刺激措施,國民黨即使在野,也不應反對民進黨所推的五倍券,儘管不稱它為消費券。由此可知,兩黨根本沒有一致性的中心思想,初一十五不同,前後可以矛盾,一切只決定於當下是執政或在野的身分以及對方所提的主張。 其實,不論是發放現金或消費券,目的都是為提升民眾消費,以振興受創的疫後經濟。惟經濟行為的變化是複雜的函數關係,涉及許多變數間的互動與不確定因素,不是簡單的加減計算邏輯所能掌握。依凱因斯經濟學可知,消費係由自發與誘發二部分組成。前者指的是不受所得高低影響的消費;後者指的是隨著所得高低而增減的消費。自發性消費主要取決於消費者對國家或未來的信心,新冠疫情對這部分的影響較大;誘發性消費(即邊際消費傾向)主要決定於消費者的觀念與習慣,非短時間可改變,新冠疫情對這部分應沒有太大影響。是故,疫後的消費振興當以恢復民眾消費信心為重。 任何意外事件都可能對民眾消費信心造成打擊,民眾信心的復原能力與速度卻會因天災或人禍而有所不同。2009年全球性金融海嘯,造成民眾對金融制度與紀律喪失信心,是標準的人禍。由於此類信心一旦流失,恢復甚為不易,政府適時的刺激作為,的確有其必要。這次新冠疫情則是天災,民眾不敢消費是因為害怕群聚導致感染,只要疫情受控、經濟活動重新啟動,「報復性」的消費自然就會發生,政府無需過度反應,只要稍加點火助燃即可。 換言之,面對天災(新冠肺炎)重點在紓困,幫助民眾撐住生活;因應人禍(金融海嘯)則重點在振興,須帶頭刺激民間消費。其次,最佳的紓困方式就是發放現金,以滿足民眾生活各種需求為要;只要撐過疫情肆虐,政府其實不必太擔心民眾消費信心不足,這也是各國為了因應這場疫災,大都採用發放現金方式的主要原因。 朝野二大政黨顯然皆不甚明瞭此一經濟正道,再加上政黨惡鬥的歪風作祟,致使執政的民進黨犯下了東施效顰的嚴重錯誤,不論其名稱是否叫做消費券。而國民黨因反對而反對的主張,未料卻陰錯陽差地才是最正確的。不過,沒有專業的中心思想,政黨的錯誤決策會在朝野輪替間不斷地重複,倒楣的當是無辜的老百姓。
明報社評
美國在阿富汗的「最漫長戰爭」告一段落,總統拜登形容撤離行動「空前成功」,難掩軍事介入廿載失敗而回的事實。戰場上,塔利班成為笑到最後的一方;上周喀布爾機場外發生的炸彈襲擊,則反映伊斯蘭國分支在當地扎根,跨國恐怖主義新威脅正在形成,最近西方一些輿論和學者便談論,美軍這次敗走,是否美國全球霸權沒落的標記。強權大國浮沉,牽涉複雜內外因素,阿富汗戰爭對於美國的歷史意義,需要更多時間沉澱,然而美國以至西方世界都必須汲取教訓,自我感覺良好的干預主義、不顧後果的軍事介入,只會帶來更多不幸。美國自己弄出來的爛攤子,不能甩鍋別人,華府應該讓阿富汗休養生息,而不是煽風點火,為區內國家製造更多麻煩。 「歷史終結」自欺欺人 軍事干預製造不幸 8月30日午夜前1分鐘,載着最後一批駐阿富汗美軍的軍機,從首都喀布爾機場起飛,標誌美國在阿富汗長達20年的戰爭正式結束,塔利班隨即接管機場,宣布國家完全獨立,支持者則在街頭高呼「打敗超級大國」。1990年代初冷戰結束,美國政治學者福山曾揚言「歷史終結」,西方自由主義民主價值觀定於一尊,現實發展卻是另一回事,塔利班回朝不過是最新例子,說明世界文明多樣多元,不同社會各有發展軌迹及歷史脈絡,硬生生將一套價值觀和制度,強行加諸一個地方,無視當地風土人情及社會架構,長治久安談何容易。 塔利班回朝,承諾建立具包容性的政府、按伊斯蘭法律保障婦女權利,也不會威脅其他國家安全。塔利班會否揚棄昔日極端路線、奉行「相對溫和」管治,各方都在聽其言觀其行,最快明天公布的新政府組成,包容度是高是低,將是重要參考指標。無論如何,塔利班要走伊斯蘭道路,跟西方意識形態南轅北轍,以西方自由主義作為評價標準,並無太大意義。塔利班強調希望跟美國和全球建立良好外交關係,美國與盟友未置可否。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不要指望在談判桌上取得。美國當然可以操作人權等議題,藉着凍結資產和制裁,向塔利班施壓,然而實際作用有多大,頗叫人懷疑。 出兵阿富汗是美國史上最長的一次對外戰爭,拜登昨天發表全國演說,重申阿富汗變天,問題出在原政府,不在美軍撤走,拜登甚至形容,喀布爾逃亡潮一片混亂是「無可避免」,美國在短時間撤走12萬人已是「空前成功」,云云。拜登竭力自圓其說,予人感覺卻是蒼白無力,自欺欺人。原本華府尚可聲稱,當年出兵最大目的是反恐,並非推翻塔利班,蓋達已破是時候收兵,可是與塔利班為敵伊斯蘭國分支ISIS-K,上周在喀布爾策動炸彈恐襲,導致數百人死傷,包括多名美方人員,卻顯示新的恐怖主義威脅,正在阿富汗出現。ISIS-K亦稱「伊斯蘭國呼羅珊省」,追溯歷史,呼羅珊省涵蓋現今伊朗、阿富汗、土庫曼、烏茲別克等中亞多國大片土地,上周的喀布爾襲擊,有可能是新一場反恐戰的序幕,最諷刺是如果西方想壓制ISIS-K,未來必須跟塔利班合作。 「人道干預論」破產 歷史教訓不能忘記 美國出兵阿富汗,虛耗國力廿載,重蹈當年蘇聯失敗覆轍。最近西方不少學者和評論,都在嘗試理喻這場戰爭的歷史意義和影響,諸如會否加速美國全球霸權沒落,英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Tom Tugendhat甚至將阿富汗變天,與1956年蘇伊士運河事變相提並論。蘇伊士運河事變,標誌大英帝國全球霸權步向終結,無法再挾軍事外交強權,在國際舞台指點江山,揭開了英國從殖民地撤出的序幕。美軍撤出阿富汗,某程度反映美國「硬實力」亦有其局限,至於會否成為美國版的「蘇伊士運河時刻」,現階段言之尚早。 歷史學家費格森(Niall Ferguson)和福山最近分別撰文,談論阿富汗變天與美國全球霸權,不約而同談到一點,就是強權大國的浮沉,更大程度取決於內部因素而非外部戰爭,正如福山指出,美國經歷了越戰挫敗屈辱,10多年後卻贏得冷戰,建立了史無前例的全球一極霸權。1980年代的阿富汗戰爭,蘇聯虛耗大量國力,加速其衰敗,然而內部制度僵化,缺乏自我完善改革能力,才是蘇聯瓦解的主因。美國一極霸權地位,本世紀初達到頂峰,2008年金融海嘯是由盛轉衰的分水嶺,福山認為,政治衰敗兩極化,才是美國的最大威脅;費格森則認為,大英帝國衰敗史與當下美國最有可比性的地方,是債務和經濟問題。真正威脅美國全球霸主地位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內部自身問題。 工業革命促成西方冒起,由此而生的自我優越感,以不同形式呈現,其中之一就是自我美化,認為西方「有權」亦「應該」介入其他地方,卻對背後的剝削掠奪避而不談,由19世紀美化殖民主義的「白人責任論」,到冷戰後出現的所謂「人道干預主義」,莫不如此。阿富汗戰爭中,美軍與原政府在當地胡作非為的情况,往往被西方傳媒忽略。拜登演說提到,撤出阿富汗的決定,標誌美國以軍事行動重塑其他國家的時代告終,然而一時的苦頭教訓會否轉眼忘記,還得走着瞧。阿富汗局勢並不穩定,國際社會首要任務,應該是攜手穩定局面,避免ISIS-K坐大,成為另一個敘利亞,倘若華府以為製造多些事端,可以令周邊國家多吃苦頭,最終得益的有可能是極端武裝勢力。
星島社論
美軍留在阿富汗的最後一名軍人本周二凌晨撤走,為這場在海外打得最久的戰爭劃上句號。美國入侵阿富汗二十年幾近一事無成,證明以武力作後盾、推行其民主模式的計畫,只是害人累己。美國為此付出人命及金錢,被武力征服的國家更陷入戰亂與貧困,美國可一走了之,但阿富汗人民還要承受長期的苦痛。 美軍完全撤出阿富汗後,總統拜登昨日凌晨發表全國演說,力撐此次撤離行動「非凡成功」,漠視美國國內有六成民眾不滿他的處理手法。美軍倉皇撤走前,阿富汗已全輸給塔利班,還受到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分支的恐襲狙擊,令美國在阿富汗的敗退,顯得狼狽與惶恐。 無論美軍是安然撤退還是倉皇離去,都無改美國在阿富汗的失敗,這不止是二千四百多名美軍死亡、耗資逾二萬四千億美元那麼簡單,而是證明了美國強行移植美式民主的全球民主大計,只會為別國造成生靈塗炭、貧窮破落,而非和平與繁榮。 盲目推民選 帶來貪腐紛亂 二〇〇一年時為美國總統的小布殊打着九一一恐襲復仇的旗幟,侵佔阿富汗,背後既覬覦該國豐富礦藏,更希望在阿富汗建立美式民主,從而推動中亞國家跟從;他又在二〇〇三年不惜偽造伊拉克擁大殺傷力武器偽證,以入侵該國,亦抱着相同目的,要在中東建立美式民主示範,並野心勃勃要改變五十個專制國家的政權。 小布殊有此目標,皆因自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全球唯一霸權,舉國上下沉醉在歷史學家福山的政治預言,認為西方民主制度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而且美國一向自詡為全球燈塔,別國仿效美式民主,就可帶來和平繁榮。 這種盲目的樂觀卻忽視了政治現實。現實之一是美國要移植民主的國家,往往存在激烈的族群衝突。阿富汗仍維持部落社會形態,不少國民視部落利益高於國家利益,部落之間的衝突嚴重。美式民主的一大特色是鼓吹對立式政治,讓不同政治力量在選舉時期大力撻伐對手,這些行為令阿富汗不同族群的潛在矛盾變得尖銳化,造成社會更大撕裂,加上美國排拒當地民族思想的族群,抬捧親美政客,結果選輸了的或被排拒選舉外的族群,續用武力反對政府和美國,選舉帶來更激烈的戰火。 現實之二是民主制度無法解決貪污腐敗。打擊貪腐需要強而有力的法律和執法,這些國家過去沒有此法治基礎,美國只着重推行民主選舉、扶植親美政權,結果阿富汗政府很快陷入嚴重貪腐,變成低效無能。拜登為自己開脫說,美國撤軍是對的,錯的是阿政府對抗塔利班不力,然而美國在阿富汗推行民主二十年,扶持的政府卻不堪塔利班一擊,難道這不是美國的錯? 名學者反思 拜登執迷不悟 可惜阿富汗人卻要為美國的全球民主大計,付出沉重代價。外界估計這場戰爭中阿富汗政府軍警死了六萬六千人、塔利班和敵對勢力死了約五萬一千人,還造成約四萬七千名平民喪生。此外該國經濟陷入極度貧困,國民生產總值(GDP)超過四成來自外國援助,兩至三成則是靠種植罌粟和走私毒品而來。戰亂和經濟破落,導致國民外逃,巴基斯坦和伊朗就收容了約四百萬阿富汗難民,去年再有逾二百二十萬阿富汗人逃至這兩國,為鄰國帶來沉重負擔。 美國以武力入侵別國,並強行移植美式民主,不但沒有帶來和平與繁榮,反而加深戰亂和貧窮,徒添別國苦難。福山近年已推翻西方民主是人類終點的想法,面對美國在阿富汗的失敗,他更稱,這是美國時代終結的提早到臨。可惜拜登未有吸取箇中教訓,他周三為撤出阿富汗辯護之時,還不忘提出中俄威脅,以此轉移國民視線。然而,美國這種打壓別國以捍衞自己利益,與其全球民主計畫一樣,都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心態,只會繼續造成害人累己的後果。
東方正論
昨日因,今日果。藝人何韻詩原擬下周在壽臣劇院舉行多場演唱會,惟突然接獲出租場地的香港藝術中心以觸犯場地租借合約為由,取消其場地預訂。事件旋即被反對陣營上綱上線為政治打壓,煞有介事指香港連娛樂的自由也失去,卻不反躬自省到底幹過甚麼才招致如此結果。消息指,警方已向法庭取得「提交物料令」,要求「612基金」及「真普聯」董事提交基金來源及捐款人資料等,以調查當中是否涉及勾結境外勢力,而何韻詩正正是612基金信託人之一。 何韻詩昨日在其社交網頁自爆收到藝術中心通知,指根據場地租借合約條款,租用人在租用過程中可能危及公共秩序或公共安全,故取消其已獲確認的場地預訂。她續稱,曾去信追問表演哪方面觸犯規例,僅獲藝術中心回覆「管理層有責任審視社會最新發展及相關法例」。她對此表明堅決反對和無法認同,質問藝術中心煞停已批准的租用資格,往後如何面對公眾,並保留追究一切損失的權利云云。 其實,何韻詩有保留追究損失的權利,藝術中心同樣有終止租借合約的權利。合約條款寫明,若場地租用人未能遵守或執行該條款的任何規定,或在租場期間出現可能危及公共秩序或公共安全的情況,管理層可在未經知會租用人的情況下取消場地預訂,並終止已預訂的場地租用,何況藝術中心會向何韻詩退還12.7萬元的場租,理應無拖無欠。 儘管何韻詩堅稱演出內容和宣傳資料都絕無危害公眾秩序及安全,但這僅是她一面之詞,要是表演期間有人唱獨歌,散布反中亂港訊息,藝術中心才取消場地豈非太遲?再說,警方已對612黑暴基金涉違國安法展開調查,何韻詩作為信託人之一,消息指她亦成為受關注對象。如果說有關方面不願冒風險將場地租予涉嫌違反國安法的人士,絕對無可厚非。更遑論藝術中心雖是自負盈虧的非牟利機構,但榮譽贊助人為特首林鄭月娥,而且不管是私營還是公營機構均須遵守法律,跟黑暴劃清界線,絕對合情合理合法。這跟「香港連娛樂自由也失去」沒有絲毫關係,反之,香港在國安法生效後暴力案件大減,變得更加安全,人們放心馬照跑、舞照跳,連另一被視為「深黃」的藝人黃秋生也剛在港完成多場舞台劇演出,證明即使政治取向不同,也絕不是被「割席」的原因。何韻詩有此遭遇,應該反問自己做過甚麼,而不是賊喊捉賊,一味怪罪政治打壓。 必須強調,藝人也須守法,絕對沒有特權,更不能打着娛樂自由的旗號為所欲為。有人既然選擇瞓身參與違法黑暴,跟黎智英、羅冠聰、黃之鋒之流沆瀣一氣,便需承受後果。何韻詩甚至在黑暴期間親身出席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誣指香港警方向「手無寸鐵」的示威者發射橡膠子彈及催淚彈,4人因絕望而自殺,要求將中國從人權理事會中除名,並與黃之鋒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支持美國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反中亂港旗幟如此鮮明,現在又何必詐作無辜? 有做過就是有做過,不因跳船、退出、停運便能保平安。即使負責託管612黑暴基金的真普聯即將結束運作,基金亦宣布將「有秩序地停運」,但絕不代表就能將過去涉嫌違法的勾當一筆勾銷。亂港到頭終有報,除了反中亂港總指揮黎智英已經繫獄,其同夥黨羽亦陸續被清算,陳皓桓、梁國雄、何秀蘭、何俊仁、黃浩銘、楊森和吳文遠被控前年10月煽惑他人或組織非法集結,昨日分別被判入獄11至16個月不等,證明時辰一到,一切都報。612黑暴基金的相關人士隨時涉及勾結境外勢力的國安重罪,性質比非法集結嚴重得多,一干人等將有甚麼下場,不妨拭目以待。 黑暴一役,香港天下大亂,元氣大傷。中央好不容易推出《港區國安法》撥亂反正,社會好不容易恢復平靜,現在正是清算黑暴的時候。有種人如果以為反中亂港後仍能若無其事繼續搵錢,毋須接受法律制裁,那肯定是一廂情願,異想天開。
頭條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一年零八個月,其間學校停課,改為網課,學童學習受到干擾。昨天是九月一日,新學年開始,不少中學老師已接種疫苗,仍約有一半學生卻未打針,雙方未一同達到七成打兩針的條件,只能半天授課。由於當局已要求老師在限期前打針,否則要定期檢測,故老師接種率將會上升,但十二歲以上至十九歲以下學童的接種率未達標,學校何時能夠回復全日面授課堂,取決於學生的打針進度。現在學校、老師、家長和政府都要齊谷針,安排學童盡快接種疫苗,讓學校回復正常教學,給學生更好的學習環境。 港府仍未決定十二歲以下人口何時開始接種新冠疫苗,現在年輕人谷針方向,放在十二歲以上至十九歲以下人口,他們正在中學求學,而疫情對中學生的學習進度打擊最大,即使透過網上授課,始終不及面授課好。據特首日前透露,官立學校教職員打了一針者已逾九成,教職員一方接種率已大致達標,但十二歲以上至十九歲以下人口的接種率為五成八,仍有很大的增加空間。 各國打針數據顯示,年輕人打針的好處比風險高,部份西歐國家已開始為十二歲以下人口打針,目的是增強他們的抗疫力。香港要急起直追,谷年輕人打針,既為他們的健康着想,也令學童擺脫疫情的干擾,追上正常的學習進度。

Share:

More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