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
政府提出「抗疫新路向」,以「疫苗氣泡」為基礎,逐步放寬社交距離和出入境檢疫限制。疫下民生凋弊,人人渴望復常,現在本港疫情緩和、新冠疫苗供應充足,是時候制訂復常路線圖,至於具體設計操作,則應預留彈性,避免一刀切,一步一步來。本港疫苗接種率不理想,必定拖慢復常腳步,有必要增加市民打針誘因,政府將復常步伐,與接種疫苗和使用「安心出行」掛鈎,當中有軟硬兼施成分,難免有人抗拒,然而必須承認的是,以色列和英國等國家,一樣打算以「疫苗電子證明」,作為出入指定處所或場合的必要條件,關鍵是如何在防疫需要、社會復常和個人權利之間,求取合理平衡,太多意識形態包袱,將令社會復常舉步維艱。
蘋果頭條
英國政府今年初接受「Hong Kong BNO Visa」申請,截至3月已收到約2.7萬宗申請,內政部推算未來五年或多達32萬人透過計劃移英,來到這片「應許之地」。如何適應及融入當地社會成切身問題。3月19日,英國首相約翰遜與4個於「港版國安法」實施後移英的港人家庭舉行視像會面,聆聽他們移英後遇到的難題及經歷,隨後宣佈撥款4.6億港元助港人融入當地社會。促成會面的Krish Kandiah聽過無數港人家庭心聲,正推動英國教會的網絡支援抵英港人。
東方正論
病毒變種沒完沒了,廢官變招同樣害人不淺。2月26日開始的疫苗接種計劃,反應未如預期,只有50多萬人打針,接種第二劑約20萬人,距離群體免疫目標甚遠,訂購的針劑以百萬計恐會過期,政府為了催谷疫苗接種,無所不用其極,竟然把放寬食肆酒吧營業限制與打針掛鈎,對打工仔製造壓力,對市民亦釀成歧視。
星島社論
本港近日新冠肺炎確診維持低水平,並以輸入個案為主。隨著疫情進一步受控,政府計畫以「疫苗氣泡」為基礎,調整社交距離措施,最快本月底陸續實施。其中港府計畫以三階段放寬食肆措施,包括在完成接種兩劑疫苗並相隔十四天後獲得抗體,且所有顧客已接種首劑疫苗並使用安心出行,設於「特定範圍」內的每枱人數可增至八人、宴會人數上限更可達一百人。
經濟社評
本港昨天公布以新冠疫苗為本的解禁路綫圖,為復常邁出第一步。特首林鄭月娥宣布,只要員工及顧客接種疫苗,食肆營運可額外放寬,酒吧、派對場所等則能復業。從商家角度,受限行業的僱員為保飯碗,料將更踴躍接種,但對客人而言,新措施不算特別吸引,普羅大眾始終最渴望打針可免隔離出入香港,以便通商和外遊,港府今後要與各個業界審慎制定監察和煞停機制,嚴防疫情反彈,也要致力在外地爭取更多打針的「甜頭」。

Share:

More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