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
中油在本月1日宣布天然氣價方案,維持民生與工業用天然氣凍漲,但調漲發電用天然氣價20%。這是今年中油第四度調高電業用戶的天然氣價格,也是連續三個月調漲。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次電業用戶天然氣調漲幅度均為10%,但這次調幅擴大至20%,其中固然有俄烏開戰對全球天然氣價格的短期影響,更值得警惕的是,全球多國已預期天然氣價中長期看升並考慮降低天然氣發電比重,我國必須藉此機會檢視天然氣發電比重超高的風險。 我國發電配比,不論是蔡英文總統的2025轉型計畫與國發會最新公布的2050淨零方案,天然氣發電比重都高達三至五成,尤其在2030年前是以氣換煤的高峰,天然氣發電比重很可能常態性超過50%。如此高的天然氣發電占比,無論是跟與我國天然環境相近的日本相比,或將其他國家納入評比,台灣都是全球占比數一數二高的國家。 這麼高的天然氣發電占比有顯而易見的兩項風險:供給風險與價格波動風險。今年2月俄烏開戰後,我國立刻跟進美國宣布在3月合約到期後不再跟俄羅斯購買天然氣。俄羅斯天然氣占我國進口天然氣約9%,比重並不算低,即便外交政策跟美國走得極近的日本,宣布不會終止與俄羅斯的天然氣開採合作。我政府強調不跟俄羅斯購買天然氣,可轉向其他已簽長約的國家採購,地緣政治的風險並不會干擾天然氣的供應。 對比日本的謹慎,我國對天然氣採購一事顯然過於樂觀。日本過去將天然氣發電占比列為近四成,但去年已調低至20%,出發點即是著眼於天然氣供應仰賴進口的不確定性。即便我國能真的確保進口天然氣供應無虞,但仍無法迴避當國際價格大幅波動時對電價和產業的影響。 從本月1日起,中油將發電用天然氣價調高至每度16.7531元,這是2014年12月以來的最高點。中油首季為吸收天然氣凍緩漲的虧損就達517億,加上4月的虧損,極可能就虧掉公司逾半個資本額,這或可解釋中油為何5月要擴大對電業天然氣的漲幅,因為如果再不動作,中油不但將面臨公司法對虧損的相關處置,對公司財務也將是沉重負擔。當中油逐步將天然氣價的上漲成本向台電轉移,即便台電還有電價穩定基金可以動支,但也只能撐一段時間,政府下月又將面臨是否要調漲電價的抉擇。 在此波俄烏風暴中,歐洲多個國家深受天然氣價與電價上漲的衝擊,德國多家中小型企業因為受不了氣、電價的走升而暫停接單,甚至因此倒閉。政府現在透過行政干預讓國內民生與產業暫時隔離在電價與氣價的上漲風暴之外,但台灣終究不是自產天然氣的國家,國際價格的供需與成本變化,一定會傳遞到國內的各個領域。 國家的能源政策不應是鐵板一塊不能調整,過去蔡政府堅持快速非核的政策,我們已在這幾年供電不穩與多次大停電付出代價,高達50%的天然氣發電比重對國安與產業的風險已愈見顯著,政府不能再堅持目前的能源配比不做任何調整。政府必須更充分的與產業界溝通,告知接下來國內能源價格可能的調整方向,讓產業界預做準備;中長期則是必須在能源多元化一事做出更多努力,並讓國人瞭解能源政策調整時要面臨的代價。 沒有一個國家的能源轉型不會付出代價,近期歐洲、日本等多國都在經歷能源調整的陣痛期。台灣不能關起門來假裝全球能源局勢沒有改變,矇上眼睛愈久,他日我們要付出的代價只會更多。
明報社評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下稱故宮館)工程進入尾聲,可望如期7月對外開放,配合回歸25周年,成為西九文化區重要地標。中央「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故宮館和M+博物館將是兩顆掌上明珠,突顯香港「背靠國家、面向世界」的定位,兩者各有特色各有所長,論加深歷史厚度,故宮館的戰略作用和角色,可能比M+再大一些,倘若策展與對外宣傳工作做得好,不僅可以帶起整個西九文化區,更可為香港在國際舞台打響文化大都會的名堂,政府日後成立文化局,必須善用故宮館這張王牌,讓香港文化藝術發展更上層樓。 背靠國家面向世界 故宮館是掌上明珠 故宮館坐落西九,佔地逾萬平方米,馬會出錢,耗資35億元。2016年底,港府與北京故宮博物館簽訂合作協議,一年半後正式動工,歷時5年,竣工在即,當局日前率先讓一批立法會議員及記者參觀博物館,介紹設施及建築理念,至於北京故宮借出的數百件珍貴文物,稍後分批運港,故宮館已訂製逾200個世界頂級專業藝術品展櫃,預料可按原定進度,6月底至7月初開幕。 故宮館合作項目是中央送給香港的厚禮,當年港府公布計劃,提到若非中央支持,以國家的文物出口政策,北京故宮方面實在很難長期借出國家級文物予香港,不過社會依然出現一些「爭議聲音」,有人質疑當局「事先未有諮詢公眾」、未有公開招標直接委任著名建築師嚴迅奇為建築顧問,云云,政府則強調,爭取興建故宮館,必須高度保密,水到渠成前不能走漏消息,若走招標程序,不可能在2022年開館。當時香港的氛圍,但凡涉及內地或中央的事情,往往變得高度政治化,故宮館亦未能倖免。此一時彼一時,香港政治環境大變,故宮館如期落成,並無超支,建築風格糅合了北京故宮特色和現代化設計,獨運匠心,以往圍繞故宮館的政治爭議煙消雲散,如何善用手上瑰寶,妥善管理,做好策展,就是當局的責任。 香港是國家對外重要門戶,「十四五」規劃列出香港「八大中心」定位,其中之一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要成為文化藝術大都會,西九文化區是核心,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政綱,有關「全面提升競爭實力」的篇章,更提到要將西九發展成「大灣區文化樞紐」,帶動國家級文物藝術品及表演藝術,以香港為首選展覽及表演地點。西九文化區建設蹉跎多年,首批設施包括戲曲中心、M+博物館等,近年相繼落成開幕,故宮館開幕標誌第二批核心設施陸續開幕,雖然演藝綜合劇場等表演場地尚未竣工,然而整個文化區總算逐步成形。全球新冠疫情未完,香港尚未通關,借助西九文化區,推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發展,也許尚欠東風,然而疫情總有完結之時,當局現在就要為大展拳腳做好準備。 立足本地、背靠國家、面向世界,乃是香港新時代的定位,這一定位將貫穿及體現於「八大中心」每個領域。故宮館和M+是西九兩大世界級核心設施,前者代表源遠流長的中國歷史文化,後者見證當代中國藝術發展,兩者各有特色,有助提升香港文化藝術軟實力。歐美已有不少享負盛名的當代藝術博物館,M+作為亞洲首間國際級當代視覺藝術文化博物館,雖有當代中國藝術品為賣點,但作為後來者,建立「江湖地位」始終需要一段時間,要在國際競爭中突圍而出,殊不容易。相比之下,故宮館作為盛載中國歷史文物的展覽地,倘若辦得好,可能更易讓國際社會留下深刻印象。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北京故宮博物館珍藏眾多,展出者僅佔少數,故宮館有此強大後盾,展品質素毋庸置疑,如何發揮還看策展。故官館開幕,主展覽將以乾隆皇帝一天生活為主題,融入互動元素,參觀者可「仰望」乾隆的「夢境」,展覽內容值得期待。負責策展的副館長王伊悠,在內地土生土長,熟悉中國文化藝術,曾在美國著名博物館負責策展中國藝術品,對香港亦有一定認識,談到故宮館與北京和台北故宮有何不同時,她特別提到要有本地特色、重視本地元素。故宮館若能有一個好開始,與M+相輔相成,將可發揮帶動整個西九文化區的作用。 M+開幕不久即逢第五波疫情,出師不利,對西九當局而言,故宮館開館是「二度出師、收復失地」的機會。故宮館與M+皆屬國際級博物館,營運保養開支不菲,西九財政向有壓力,入場收費亦屬自然,當然,故宮館作為西九文化區以至香港的一顆明珠,開館初期若能讓港人免費或以優惠價參觀,將是一件美事,特區政府應與西九當局商量,看看財政、人流及安全方面可以怎樣安排。香港要躋身世界文化藝術博物館前列領導地位,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故宮館可以成為一張王牌,當局應積極向外宣傳,待故宮館站穩陣腳,再積極尋求與世界各地著名博物館合作,舉辦更大型的世界級展覽,讓香港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星島社論
一股低壓槽為華南地區帶來持續多天惡劣天氣,澳門、珠海等地嚴陣以待,宣布停課,但香港卻不為所動,引起市民熱議究竟應否跟隨周邊地區的決定。最終天氣不似預期般惡劣,天文台和教育局罕有地被讚處理得當,避免耽誤學生的學習進度。 內地氣象局預測近日廣東沿岸將會有暴雨和雷暴,廣州、珠海、佛山和澳門都如臨大敵般,提早宣布昨天停課,廣州更發出紅雨預警,做足防水浸措施,結果除了珠海和澳門分別錄得逾二百和一百毫米雨量外,廣州和香港即使有下雨,卻並非滂沱大雨。本來市民對周邊地區提早宣布停課,但港府卻波瀾不驚的做法有所微言,但隨着家長眼見雨量連黃雨的標準也未到,紛紛轉為大讚天文台今次準確預測天氣,未有誤導教育局作出錯誤決定。 雨帶變數多過早預測如賭彩數 事實上,面對暴雨和颱風來襲,天文台是否跟隨周邊地區做法都會動輒得咎。若不跟隨,卻下起傾盆大雨或颳起強風或烈風程度的陣風,勢必被狠批反應遲緩;若跟隨卻天氣不似預期,又會招來反應過度、庸人自擾的批評。 因此,天文台在天氣預報須依科學數據行事,切勿鄰近地區有特別做法便照跟。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指出,預測暴雨最困難,因不像颱風有軌迹可尋,而是充滿變數。雖然天文台現時有能力在數天前預測低氣壓槽的降雨量和大致降雨地點,但要準確地定時、定點、定量預測降雨量,卻是很大挑戰,因雨帶可能出現突然減弱或移動轉向,假如過早發出定量、定點降雨預測,便有機會造成虛報,久而久之會產生「狼來了」的效應。因此,天文台強調,暴雨預測時效性可能只有十多分鐘,意味要每十分鐘來估算,才能作出更準確預報。 此外,澳門、珠海等地面對持續暴雨來襲,須作出提前停課決定,可能與當地排水系統能力不足有關,一旦遇上傾盆大雨,老舊的排水系統因排水不暢,隨時出現水浸現象,嚴重影響交通。以澳門為例,五年前颱風「天鴿」吹襲,將當地排水系統落後曝露無遺,即使當局事後作出改善,但當遇上黑雨時,水浸仍是很普遍現象。正正因為憂慮特大暴雨,當局才會提早停課,以免讓學生冒雨和水浸狼狽上學,加劇交通擠塞問題。 反觀香港的排水系統經歷工程提升後,已解決了以往暴雨時水浸問題,加上基建做得好,只要按着現行的顏色暴雨機制行事,根本毋須仿效澳門、珠海的停課做法。若因擔憂暴雨來襲便要停課,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因在過去兩年多,學生已多次因疫情緣故停課了相當長時間,已嚴重影響學習進度,若在天氣未算惡劣便貿然跟風停課,學生留在家中,相信大多埋首打機或上社交媒體閒聊,有多少人會專注於溫書。 給學生過多舒適區不利成長 更重要是,當局動輒為學生設定舒適區,若擔心他們可能在暴雨中變「落湯雞」便跟隨周邊地區停課,反而讓其養成一遇上天氣不穩便不上學的思維。孩子是社會未來棟梁,給予適當保護可讓其茁壯成長,可是過分保護,猶如溫室中生長的小樹苗,好處是活得愜意,弊處是經不起風浪,一旦遇上小挫折或面臨逆境,不是思考如何面對,而是只想着退縮,不利其成長。 雖說風雨難測,但天文台和教育局會密切監察天氣變化作出合理決定,讓學生們可安全安心上學去。
東網正論
香港四面環海,又擁有一個自詡世界級的郵輪碼頭,本來「靠海吃海」發展海上休閒旅遊十分可行,無奈港產官僚鼠目寸光,得過且過,不僅郵輪碼頭冷冷清清,就連全港多個避風塘碼頭也因為欠缺規劃管理而一團糟。單是非法的「遊艇民宿」亂象已帶來極大的火警風險。 可以看見,去年下半年本港發生最少3宗避風塘遊艇火警,有漁民反映懷疑與經營海上「宅度假」的遊艇民宿有關,昨日立法會便討論到相關問題。運房局局長陳帆強調,法例規定遊樂船隻只可作遊樂用途,住宿用途一律違法,一經定罪,每人可罰款一萬元。海事處去年12月分別在筲箕灣避風塘和香港仔避風塘「放蛇」,發現有兩艘遊樂船隻進行賓館用途,已作出檢控;過去5年,海事處共檢控27宗使用遊樂船作非遊樂用途的個案,其中8宗與遊艇民宿有關,可見違法亂象頗為猖獗。 實際上,將遊艇改為民宿提供「宅度假」愈來愈普遍,網上輕易便能搜尋到相關的出租服務。與此同時,在樓價高企下,不少船主選擇在船上居住,正如立法會議員批評,罰款一萬元不痛不癢,「當交租都抵」,認為當局必須提高罰則,加強執法。誠然,對違例事項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是政府應有之義,惟除此以外,避風塘泊位不足、規劃亂龍、欠缺管理,同樣是違法行為愈演愈烈,甚至火警迭起的罪魁禍首。 這樣說絕非無的放矢。避風塘火警隔三差五便有所聞,去年6月,香港仔南避風塘驚爆三級火,火舌直捲半空,焚毀超過30艘船,火燒逾6小時始救熄,動魄驚心;數月後,香港仔南避風塘再次發生火警,一艘遊艇突然起火,濃煙直攻半空,火勢很快升為二級,並波及泊位旁另一艘船,幸無搞出人命。至於屯門河、新油麻地避風塘等亦不時有火警發生。最不堪的是,除了遊艇民宿亂象叢生外,部分停泊船隻更懷疑非法接駁海底電纜,增加祝融光顧的風險。 知病之所起,方能治之。要徹底消除火警隱患,應從根本入手。早就有漁民及船主反映,目前避風塘泊位嚴重不足,以致船隻泊得「密麻麻」,船與船之間沒有預留足夠空間讓滅火輪通過,增加危險;何況「宅度假」盛行,一旦發生火警,隨時造成人命傷亡。本報早就獻上「魚骨形泊位藍圖」,讓遊艇整齊有序地停泊,降低「火燒連環船」風險亦有利消防救援,包括尋覓水域興建整齊有序的魚骨形泊位,泊位之間需有一定距離,以便滅火輪可暢通無阻下進入火警現場;同時增設消防警報系統,內置自動灑水設備;並連接警報系統,火警發生時會直接接駁消防處控制室,滅火輪到場後即時抽取海水救火;而現場亦增設扶手,讓船上人士可靠着扶手逃生,減少傷亡。有麝自然香,有關建議得到多位議員支持。 說到底,只要完善規劃,做好管理,增加泊位,甚至在碼頭增設餐飲購物等設施,讓遊艇民宿合法化並發展海上休閒度假旅遊並無不可。怕只怕,港產官僚只知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對外界建議毫不重視,遑論接納執行。香港這些年來競爭力跌跌不休,旅遊吸引力不斷下降,豈是無因。
頭條社論
昨天大灣區下大雨,區內多個氣象機構之間發生一場「小風波」。事緣中央氣象台本日前組織香港、澳門及廣州的氣象部門交流,預測大灣區近日有狂風暴雨。澳門、珠海及廣州前晚宣佈中小學昨天停課,本港未有跟隨,引起市民討論。以實況判斷,本港昨天雨勢不大,沒有發出紅雨以上警示,毋須停課,天文台和相關部門尊重天文科學作判斷,值得支持。 鄰近地區按本身情況決定社會運作,本港不應置喙,政府各部門應視本港天氣和市民需要,作出適合判斷,毋須追隨他人做法。以本港來說,有一套暴雨警報系統,市民熟知,在紅雨或黑雨才需要考慮停課甚至停工,但在作出相關決定之前,也要顧及公眾的反應,例如過早或太遲宣佈,也會影響市民應對,包括是否有足夠時間配合、如何安頓家中老少等。故此,當局按科學辦事的同時,也要有同理心,讓市民配合。因此,停課決定,多於清晨六時先作提示。 其實,本港排洪設施先進,建築物結構足以抵風擋雨,公共交通基建穩健,面對大雨,社會基本上可以照常運作,不應輕言停課,否則影響學童學習,也無必要過份呵護下一代,若他們連小小風雨也退縮,又怎樣面對人生的風雨?

Share:

More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