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肺炎確診數快速增加,除了考驗醫療資源的足夠性外,也造成防疫險理賠的紛爭。日前傳出主管機關可能要以「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取代醫療機構「診斷書」,引發產險業者的大幅反彈。 目前已經連續數天確診數超過4萬,截至5月9日,確診數超過33萬,未來有可能會再大幅增加。而目前防疫險保單有效件數逾600萬,且有數以百萬件保單在等待核保程序,造成保險業者非常大的負擔。有關保單的核保、續保、理賠認定等議題,的確需要衛福部、金管會、產險業者,甚至行政院,一起思考有效、可靠、可執行性的方案。 首先,有人建議允許產險公司循民法第227條之2規定,終止或修改保單契約,退還保費,再給予要保人一定倍數的懲罰性違約金,當作要保人期待利益的損害。然而金管會黃天牧主委強調,主管機關不會要求保戶跟保險公司終止或修改保單契約,也不會有賠不到的問題。基於保險公司是提供保障、且對保戶有信賴保護義務,因此我們支持黃主委「依照保險契約辦理」的決定。 其次,有關於以數位健康證明代替醫院診斷書,產險業者的疑慮是,除了於數位健康證明增列身分證字號之外,關鍵是必須還要有醫生姓名,確保資料登載的可靠性。原本保戶要申請理賠必須拿居家隔離或照護通知書、做PCR與醫院診斷書。然而,目前居家隔離或照護通知大塞車,很多確診者轉陰性了還沒拿到通知書;而有的還擠到醫院掛號拿到診斷書,大幅占用了醫療資源,影響照顧中重症患者的量能,造成嚴重的排擠效果。因此,要以數位健康證明代替醫院診斷書,必須解決身分確認、確診證明、居隔或照護天數的認定,主管機關可再思考增加視訊問診的可行性,避免衍生認定糾紛。 再者,有關核保相關程序,當保戶已繳費或有簽署扣款授權書,而且有關身體狀況已告知並符合保單相關規定者,保險契約即是成立。而有關續保問題,由於防疫保單為一年期,並不保證續約,保險公司在續保有主動權。若保險公司已寄發續保通知給保戶、且保戶已繳費,則保險契約就算成立。綜合而言,隨著確診數增加,有關防疫險的紛爭應該會不斷發生,因此金融消費評議機制要準備啟動。 另外,有評論提到一些民眾購買多張防疫保單,有不當得利或有道德風險的疑慮。然而,基本上防疫保單並非是填補損害的險種,因此並無限制民眾不能購買多張保單。除非防疫保單的內容限於填補損害,否則保戶購買多張防疫保單並不影響保險契約的效力。如果保險公司這麼在意保戶是否投保多張防疫保單,則可在保險契約特別約定,否則不能以此做為不理賠的理由。其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之滾動式檢討,並非全對產險公司不利,例如:限縮匡列範圍為同住親友,此對部分防疫險的理賠範圍大大縮減。 最後,這次紛爭顯示產險公司的風險管控與精算品質有強化空間。有關防疫險在計算理賠機率、金額及保費時,如果僅以過去資料進行估算,而一窩蜂推出熱門保單、衝刺業績,就有可能帶來莫大的風險。今年初Omicron 的高傳染性在國外已經陸續大幅爆發,而台灣卻在熱賣防疫保單;當台灣在4月下旬確診數大幅增加,政府防疫政策也更改成與病毒共存,致使確診數暴增,有可能到6月底才是高峰,然而此時防疫險保單的數量、預計理賠金額已危及產險業者的財務健全性,值得警惕。
明報社評
距離7月1日政府換屆不足兩個月,行政長官當選人李家超形容組班「急不容緩」,表示會招攬有經驗、能力和熱誠服務社會的人加入管治團隊。國際局勢波譎雲詭,大國對抗激烈,香港政治亦歷經巨變,「愛國者治港」是特區政府用人的前提,至於管治水平的提升,則取決於管治團隊的能力,用人唯才至關重要。特區政府需要想幹事、能幹事的人,以往特首組班,面對不少掣肘。政圈不時流傳,特首未能起用心目中理想人選,要跟理念迥異又或能力不足的人勉強合作。新政府組班,需要志同道合,莫搞政治酬庸,至於用人準則,除了講專業重識見,更要有辦事能力,做事接地氣不苟且。 愛國者治港為前提 物色人選不拘一格 李家超當選特首,昨天分別與現任特首、立法、司法及中央駐港機關人員會晤。李家超形容是禮節拜訪,不過他跟林鄭月娥及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會晤,亦有談及政府換屆交接工作,特別是重組政府架構一事。現屆政府提出將目前的3司11局,改為3司13局,李家超認同改組總體方向,但部分細節仍然待定。新政府7.1上任,現時只餘大約50天,組班時間緊迫。政府架構重組,事關人選物色,方案早日拍板交付立法會通過,確保交接工作順利,有利下屆政府開局,盡快着手處理抗疫、復常、通關、行政改革及土地房屋等問題。 李家超當選後最迫切的工作是組班。連日來,政界對於新班子可能人選,說法林林總總,現屆政府多少人可以留下備受關注;不同陣營紛紛向李家超推薦人選的消息,更是甚囂塵上,多名「潛在人選」面對外界追問入局機會,皆不置可否。李家超則稱,感覺很多人願意加入政府。競選期間,李家超一再強調,政府施政群策群力,並非單靠特首一人,最重要是廣納各方人才,各司其職各展所長。下屆政府管治風格,相信將與現屆政府有別,特首較少事事躬親、較多強調集體決策,管治團隊各成員的識見、能力與質素水平,對政府施政表現將有重大影響。 近年香港內外環境劇變,大國鬥爭愈演愈烈,美英千方百計遏制中國,操作「香港牌」手法層出不窮;中央落實愛國者治港,《港區國安法》及選舉制度修改,對香港政治格局帶來重大變化。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的特區管治者「五個善於」論, 第一項就是做立場堅定的愛國者,李家超組班,愛國者治港是必然前提,參與治港者,在大國博弈及維護國家安全等事宜上,愛國愛港立場必須清晰堅定,不能有任何異想。當然,若要改善民生發展經濟,用人必須講才論德,政綱願景再宏大再美好,成敗最終仍得看決策與執行,人的因素始終最關鍵。 過去10多年,香港政治鬥爭激烈,一些才俊之士縱有加入政府之心,卻因為這個「熱廚房」溫度太高而卻步。現在香港內部政治生態已變,「熱廚房」不再那麼熱,理論上有助吸引一些有志之士加入。當然,香港外部環境變得愈益複雜,美英制裁威脅,可能成為新的「熱源」,然而這對政府延攬才俊實際影響有多大,現在言之尚早。說到底,問責班子很多工作崗位,政治上並不特別敏感;政府對於一些敏感職位,物色潛在人選前亦必然會做足安全及風險審查,提防外部力量有可乘之機。 志同道合敢硬碰 政治酬庸應遠離 過往特首組班掣肘障礙多,「熱廚房」問題只是其中之一。政治酬庸、勢力平衡等考慮,對於組織一支強而有力、同心同德的管治團隊,同樣是不利因素。回看歷屆特區政府,差不多每屆都有內部不和傳聞。政圈不時流傳,特首組班未能起用心目中理想人選,要跟理念迥異的人勉強合作,又或被迫任用一些平庸之輩,換取一些政黨在議會的支持。李家超強調施政要以結果為目標,政府團隊不分你我,互相補位。政府組班需要集合理念相近的才俊之士,才能真正發揮協同效應,不會出現一些官員主張政府積極有為,另一些官員卻主張小政府大市場,導致施政左腳絆右腳。 新政府組班知人善任,一要志同道合,二要講專業,三要敢硬碰,四要接地氣。香港提升競爭力,問責班子很多崗位,都需要專業知識,以發展創新科技為例,主事者必須深諳世界趨勢,了解本地需要,識見視野非常重要。當然,單是熟悉專業不等於有能力,倘若做起事來總是避重就輕、畏事避難,起用這些人不會增加政府戰鬥力和執行力。問責官員決策處事,不能閉門造車,考慮問題必須接地氣、顧民情。第五波疫情期間,政府多方面應對都很差,安老院舍爆疫呼天不應叫地不聞,染疫長者要在醫院外餐風飲露,正是當局做事不接地氣、不察民苦的例子,必須引以為鑑。 新形勢下的香港,行政立法不再對立,議會不再空轉。李家超政綱強調提升政府執行力,權力架構搭好了,行政效率改善了,能否幹成事,就要看用人。政府換屆,不同政治力量和既得利益當然想「爭位」,然而選舉制度修改後,特區行政主導得到強化,政府更要用人唯才、不搞政治酬庸,沒必要因為勢力平衡等考慮,影響組班工作。
星島社論
三十六年前,菲律賓人透過人民力量推翻獨裁者馬可斯,但三十六年後的昨天,卻在大選中用選票將這位已故獨裁者的兒子小馬可斯送回馬拉坎南宮,讓馬可斯家族重掌政權,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教人不勝欷歔。今次選舉結果不但是選民對民主派管治無方作出無聲控訴,更牽動中美外交角力,可能讓美國印太戰略再遇新挫折。 這次大選被視為親中的政治世家與親美粉紅改革派之爭,小馬可斯夥拍女副總統薩拉.杜特爾特分屬兩大政治世家,而現任副總統羅布雷多,雖是華裔前內政部長林炳智遺孀,亦有個中文名字叫林麗妮,但政治取向屬於親美改革派,主張打擊貪污腐敗的政治生態,關注農村發展和醫保,並支持同性戀婚姻。逾六千五百萬合資格選民昨天投票就未來路綫作出抉擇,當投票在晚上七時結束後,初步非官方點票結果顯示,小馬可斯大幅領先對手逾一千三百萬票,勝算機會極高。 用社媒力量重塑亡父形象 曾以人民力量推翻獨裁統治而自豪的菲律賓人,今次投票讓獨裁者之子登上權力巔峰,讓不少西方人質疑是民主倒退。民主派過去三十六年一直宣稱會帶領國家走向更好未來,但民眾卻發現生活大不如前,物價上漲,失業率達百分六點四,貧窮率約兩成四。反觀馬可斯家族自一九九一年重回家鄉北伊羅戈省,不斷資助貧民醫院,並利用影響力要求當地名門望族捐款濟貧,讓窮人刮目相看,逐漸重建家族聲望,為捲土重來打好基礎。 此外,小馬可斯擅長使用社交媒體,準確掌握時代脈絡,利用國民倚賴網絡訊息,不會核查資料,加上逾半選民太年輕,對馬可斯獨裁政權沒太深印象,透過有系統地發放視頻造勢,重塑亡父馬可斯形象和政績,淡化其暴虐一面,讓不少年輕選民深信馬可斯時代是菲律賓的黃金時期。 小馬可斯更與即將卸任的總統杜特爾特結盟,夥拍其女兒薩拉參選,被視為南北兩大政治家族的強強聯合,讓選民覺得這個政二代組合有助改善民生,帶領國家重返經濟高速增長時代,吸引大批死忠支持。 然而,小馬可斯上台,並不等於威權政治必然回歸,因為其政治威信不及亡父,對軍隊及整個政府官僚系統沒有絕對控制權;加上他是靠與杜特爾特家族結盟,才能爭取大多數中下階層支持,把對手羅布雷多大幅拋離。因此,他上台後需要作政治酬庸,向各派支持者作出妥協和回報,一旦他刻意要集權一身,自然會損害盟友利益,尤其薩拉有意在六年後問鼎總統寶座,更不會容忍他推行威權統治,勢必會聯合其他盟友進行反撲,讓他不敢輕舉妄動。 延親華路綫挫美印太戰略 在外交上,相信他會致力維持平衡外交,與美國保持對話,但不會在中美博弈中選邊站。一來,美國曾多次背叛馬可斯家族,是個非常不可靠的盟友;二來,前總統阿奎諾三世在南海主權爭議問題上甘當美國棋子,令菲中關係一度交惡,最後是靠杜特爾特採取擱置爭議,雙邊關係才好轉,而小馬可斯早前在訪問中表明,承受不起犯錯、誤判的後果,強調杜特爾特外交是菲國唯一選擇,因中國是菲律賓最重要貿易夥伴,與華關係良好有助菲國經濟發展,所以延續杜特爾特親華路綫,才符合菲國利益。 美國銳意推動印太戰略遏華,早前所羅門群島與中國締結安全協議,讓美國失去南太平洋一處戰略據點,現在小馬可斯上台,菲美關係更不被看好,令美國更憂慮印太戰略的布局可能再受挫。 菲律賓選民給小馬可斯一個機會,其實是給哪些沉醉於昔日人民力量革命光輝的政客一記當頭棒喝,民主自由並非一切,關鍵是經濟,能改善經濟民生才是好政府。
東網正論
曾幾何時,香港是美食以及旅遊天堂,到處可見來自各地旅客的身影,但今非昔比,曾經的遊客區冷冷清清,反而橫街後巷卻非常熱鬧,尤其是入夜後,遍布一大堆「不速之客」來覓食,甚至街市及公屋單位也可見牠們身影,今時今日,哪處不是老鼠樂園? 香港衞生環境近年每況愈下,隨地可見垃圾,尤其是疫情爆發後,情況更加惡劣,其中一個原因是回收業大受打擊,內地禁止循環使用曾運往香港的發泡膠箱,積存在本港多區,肉眼所見就如「發泡膠山」,蔓延港九新界,屯門新墟街市附近的垃圾站,數以百計的白色發泡膠箱堆積如山,伸展至路邊,超過10米,垃圾站本身亦污水長流,衞生情況惡劣,引來老鼠空群出動,與途人如捉迷藏,場面令人震驚。食環署稱派員巡查卻並未發現鼠蹤,令人質疑巡查是否敷衍了事? 本港鼠患嚴重,聞名世界,大鼠戊肝個案佔全球絕大部分,有辱國際金融中心聲譽,政府不是沒有投放資源,相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單是食署去年已付出逾7億元公帑,防治蟲鼠,創5年新高,但收穫僅67,182隻,平均捉一隻老鼠成本超過一萬元,相比坊間土法幾十元便可捕鼠,食署滅鼠工作是高成本低能。現時的外判制度被指傾向大集團,政府的行政費用亦過高,恐怕捉鼠成本將會屢創新高。 食署慣性「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實際連醫痛也未能做到。有垃圾就有老鼠,根源是非法傾倒垃圾問題,但食署街道管理無方,垃圾圍城,「發泡膠山」遍地開花,多區街市及食品市場外皆可見,載過食物帶有強烈氣味及殘渣,變成老鼠竇,雨季即將來臨,發泡膠箱亦會積水,孳生蚊蟲。不但環境衞生及市民受到威脅,甚至引發火災危機,4月初長沙灣行車天橋底大量發泡膠箱冒煙起火,散發刺鼻燒膠味,令人憂心是毒煙,3月份葵涌近七號貨櫃碼頭,亦發生火燒發泡膠事故,若果放任不理,恐怕遲早出現巨大人命傷亡。 鼠患與垃圾問題分不開,背後成因都是人禍,首先是有人不顧公德,貪方便亂棄垃圾,這方面要加強教育甚至加重罰則,而執法方面亦要迅速,不能讓問題惡化到不可收拾。政府部門當然責無旁貸,各自為政,協調未能做好,形成爛攤子,特別是食署失職難辭其咎,前線人員培訓及外判制度都明顯出現問題,管理層對問題視若無睹,尸位素餐,卻步步高陞,部下自然有樣學樣,橫豎做得差都準時出糧。 官場荒謬事何其多,換人換血才會有希望,檢討防治蟲鼠部門職能架構固然有需要,整個政府架構及人事亦是有大執位必要,昨日候任及現任特首會面,在政府架構重組方面有交換意見,有哪些官員要重用,有哪些早走早着,相信大家心中有數。官場老鼠不除,人禍就會繼續為患香港。
頭條社論
第五波新冠疫情由高峰回落,先後經歷了復活節和母親節兩段長假,確診人數沒反彈,反而減少,令疫情出現穩定的態勢。但近日元朗牡丹金閣火鍋爆發群組,累計十二人染疫,令人擔心食肆再現大爆發。有學者提倡市民光顧食肆前先做快測,此舉雖有理,但十分擾民,實際上難以執行。為今之計,是由公眾自發快測,抵抗病毒在飲食場所傳播。 學者提「先快測後用餐」,理性行先,但市民動輒要檢測,十分煩厭,成本也不輕,食店亦要負起檢查責任,執行起來,困難不少。以市民角度看,學者未免太過「離地」,甚至給人「隨口噏當秘笈」的感覺。其實,社區已經有大批港人染疫,間接築起群體免疫屏障,致令病毒難以找到宿主,即使有食肆爆發群組,應是單一事件,不用過份擔心,只要當局加緊追蹤,有助遏止病毒擴散。 不過,學者之議,亦有呼籲的作用,若部份食肆能夠負擔執行成本,可考慮向食客提供快測包,呼籲食客配合。其實,不少市民在參與飯局等社交活動之前,為己為人,自己先做快測。不少機構主辦活動,亦建議參與者做快測配合,反映社會的抗疫意識高,愈來愈多人自願快測,故此毋須強制快測。

Share:

More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