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鑇日報社論
2021年在全球經濟與貿易快速復甦的帶動下,我國的出口與投資大幅上升,經濟成長率拉高到6.09%,是近十年來的新高,交出一張不錯的成績單。在全球經濟逐漸恢復的明年,IHS Markit預估全球經濟成長率可以維持在4.2%的高檔;國際貨幣基金(IMF)則預估明年全球貿易成長率將達到6.7%。在國際經濟持續恢復下,主計總處預估我國明年的經濟成長率略低於今年,仍然可以維持在4.15%。但因為仍將面對許多不確定因素,值得進一步檢視及關注。 去年年底時,主計總處預估我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在3.2%左右,沒想到今年以來出口不斷創下新高,最新統計,今年的出口成長率將可達到33.5%的高水準。由於出口占我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六成以上,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值也不斷地上修。至於造成出口持續成長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今年全球經濟快速復甦,帶動台灣產業出口快速增長;另外,在疫情影響下,遠距經濟成為人民生活的主要方式,相關軟硬體產業愈來愈紅,尤其電子產業受惠最大,而電子產業出口占我國出口一半以上,從而帶動出口快速成長。 此外,今年帶動經濟成長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民間投資的增加,因為去年以來電子產業出口不斷創下新高,直接帶動了電子產業投資的增加。依主計總處的估計,今年前三季我國民間投資成長率達到19.10%,對經濟成長率貢獻達到3.89個百分點。 然而,在今年出口與投資大幅成長的情況下,已經把基期拉得很高,明年的出口和投資不太容易再有那麼大幅度的成長。主計總處估計,明年出口成長率將降到6.14%,遠低於今年的33.50%;明年的民間投資成長率預估為2.52%,同樣低於今年的18.88%。在出口與投資動能遠不如今年的情況下,明年我國經濟成長率想要維持高檔,就會寄希望於民間消費的成長。 今年5月以來受到疫情爆發的影響,國內的民間消費大幅滑落,導致第2季、第3季的民間消費實質成長率都是負值,今年全年預估成長率將只有0.07%,即民間消費幾乎沒有成長。在預期疫情逐漸受到控制的情況下,主計總處預估明年我國的民間消費成長率將可以達到6.30%,從而將拉高經濟成長率到2.42%,成為帶動明年經濟成長的最主要動力。 不過,我們要特別指出的是,在2000年以前我國經濟成長維持在6%以上時,民間消費經常維持在5%以上。但到2000年後,由於經濟成長率快速下滑,也造成民間消費成長率快速下降到3%的水準,甚至更低。明年或有可能出現爆發性的消費,但是民間消費能否全年維持在6%的高水準成長,仍待觀察。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疫情因素致使民間消費成長率維持在4%,明年的經濟成長率則可能會降回3%。 最後,明年我國的經濟表現不會太差,但是仍然會面對不少問題。第一,新冠疫情到底何時才能真正結束?現在Omicron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在很多國家再度造成嚴重疫情,在疫情無法完全控制情況下,國內外的消費力道很難完全發揮出來。第二,包括台積電在內的電子產業快速成長,電力需求大幅成長,明後年供電不足將會是一個重大挑戰。第三,今年以來國際間日益嚴重的通膨問題,明年很可能會持續下去;美國聯準會(Fed)已經大幅縮減量化寬鬆(QE)購債規模,最快可能在明年第2季就開始調升利率,我國大概很難避免跟著走上升息及減少貨幣供給之路。第四,美中貿易糾紛、國際生產鏈重組及斷鏈的問題未解,對我國仍將會是一個很大的不確定因素。
明報社評
昨天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有6宗,其中5宗涉及Omicron變種病毒株,當中3名是返港獲豁免隔離的機組人員,他們曾經在社區大肆游走3天,令到爆發第五波疫情的風險大增。這就似乎應驗了久守必失的說法,特區政府昨天才急忙收緊政策,要求機組人員返港後需要在酒店隔離3天。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教授建議制定一個提高疫苗接種率的明確時間表,無論政策目的為何,政府都應該盡早公布,短期與長期提高接種率的目標。 Omicron將取代Delta成主流 殺傷力不高卻加重醫療負擔 Omicron爆發才一個月,已經席捲全球,雖然目前發現這個變種病毒株,導致重症或者死亡率不高,但傳染力極強。美國新一波疫情導致感染個案平均每天達到18萬宗,目前仍然是以Delta病毒株為主,但相信很快將會被Omicron取代,美國總統拜登警告,醫院及醫護人員將會不勝負荷。 對於防禦Omicron,專家沒有高招,唯一的辦法是盡早接種疫苗,起碼可以做到減低感染的可能,以及即使感染也會降低重症以及死亡的風險。西方很多國家在Omicron殺到前,已經在千方百計提高接種率,英國差不多達到九成,其中五成接種了3劑;以色列也是接種率高的國家,接種兩劑的91%,現在大力推展第三劑,還宣布了計劃為國民接種第四劑。中國內地的接種率也在全球前列,已經接種兩劑的達到約82%,大城市諸如北京達到95%。各國在推廣接種疫苗先後緩急的次序,幾乎都是先照顧老人這個高危人群,英國的長者接種率達到九成。 香港推出疫苗接種已經300天,接種率只中規中矩,截至昨天數據,接種第一劑的達到72.2%,第二劑的69%,只有36萬多人接種了3劑,最大的問題是長者接種率偏低,70歲或以上的只有47%,80歲或以上的則只有19%。 政府也盡力提高接種率,最新的做法是輪流在小區設站,為活動能力較低的市民,特別是長者,提供便捷的接種途徑。但歸根結柢是措施不夠徹底,遲遲才頒令要求公務員必須接種,政府資助的公營機構,對員工接種的要求也是姍姍來遲而且不徹底。美國有些州已經立法要求私營企業員工也必須接種疫苗才可以繼續上班,但特區政府對此還是畏首畏尾。 特首林鄭月娥昨天表示,會適時考慮實行「疫苗護照」,即除了因健康原因未能接種疫苗者外,所有人必須持有已接種疫苗的證明,方可進入某些特定處所或進行某些特定活動。 疫苗護照是提高疫苗接種率的有效方法,但政府至今也只承諾會「適時考慮實行」,而沒有提出一個具體的實施辦法和時間表。在對抗可能一觸即發的第五波疫情,仍然缺乏雷厲風行的手段,以及切實執行的決心。 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等日前撰文建議,也提到疫苗護照,他援引很多國家的類似做法,接種疫苗才能領到作為進入公共場所的「通行證」,還有罰則,比如新加坡要求個人選擇不接種疫苗,一旦感染病毒需要自費治療,也有國家立法強制全民接種。 袁國勇還建議要訂定時間表,希望能夠在明年7月份,將整體接種率提高到接近九成。他對提高接種率的目標是,香港可以根據風險向國際社會試行逐步開放,大幅縮短隔離時間。但條件是接種率九成和大幅提高打第三針,並且可能要承受約有1000人的「後疫苗浪」死亡人數。 外防輸入可能已經失守 內防反彈則會無險可守 防疫要做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香港自5月份開始只有零星的本地感染個案,自10月7日最後一宗本地個案已經82天。但獲豁免隔離的機組人員,以及可能已經感染但無症狀的患者已經將病毒帶到社區,外防一關可能已經失守,如果Omicron真的已經在社區流播,內防反彈也無險可守,第五波疫情的爆發,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特區政府曾經宣布以對內地通關作為施政首要大事,粵港兩地專家也曾為此3次磋商,雖然仍沒有確切的時間表,但起碼還有希望。袁國勇教授提出跟國際通關,雖然中門大開以後就不可能再關門,甚至可能因為跟國際通關而喪失跟內地通關的條件,但起碼是為提高疫苗接種率提出了一個具體的目標。 現在特區政府一方面高調宣布嚴陣以待應付第五波疫情,卻未見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起碼在提高接種率方面沒有進一步的硬性要求。Omicron可能是防不勝防,但接種疫苗起碼可以提高保護作用,特別是對於高危人群,更加需要疫苗提高起碼的保護。特區政府不能再採「懇切呼籲」這樣苦口婆心的軟攻勢,而是要拿出比較果斷的措施,才能扭轉市民對於接種疫苗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必須必要的問題。
星島社論
變種病毒Omicron肆虐全球,在本港爆發風險日增之際,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倡議盡快推行疫苗護照,未完成打針不能上班上學,藉此推高接種率,力爭明年中與外國恢復通關。全球疫情揮之不去,皆因仍有大批人對接種疫苗猶豫,未能建立穩固保護屏障,多國都開始改變策略,推行疫苗護照,透過限制未打針人士的日常生活,提高其打針意欲。港府應認真考慮此措施,並制訂時間表分階段有序推行,讓市民為生活復常而積極打針。 借鑑意國經驗 強制上班須打針    袁國勇昨天指,市民抗疫近兩年已露疲態,久守必失,須反守為攻,推行疫苗護照是唯一方法令本港重開邊境,已建議政府盡快定下打針期限,明年三月前要打完兩針,未打針者不能上班和上學,再安排全民打第三針,力爭接種率在七月達至逾九成和完成接種三針,並抓住暑假時機先與低風險國家通關,希望能在明年聖誕節可回復正常。    袁國勇力主推行疫苗護照,因單靠市民自願打針來建立免疫屏障是很難實現,因不少人仍相信網上不實資訊,堅拒接種,各國都為谷針而煩惱,並各出奇謀,例如新加坡上月宣布,合資格但拒絕打針人士一旦確診,須自付醫藥費,而歐洲多國則推行疫苗護照,透過限制未打針者活動,促使他們打針。    意大利自八月先在食肆和戲院推行疫苗護照,進入前須展示電子針卡,到十月時擴大至工作間,到本月將適用範圍擴至本地公共交通工具,違規人士和僱主都要罰款四百至一千五百歐羅不等,結果成功將接種率由七月六成一推高至現時八成半,而在當前歐洲爆疫,意大利疫情相對較輕。意大利成功落實疫苗護照,因掐住民眾生活所需,若想出行生活便利以及工作賺錢便須打針,而在全面推行前有一個月寬限期,給民眾時間預約打針,更有警員抽查執法。    除了意大利的成功經驗,德國也強制僱員打針,法國、羅馬尼亞正準備立法將疫苗通行證適用範圍,由食肆、劇院、公眾場所伸延至工作間,僱主若違規至少罰款兩萬五千歐羅。美國紐約市前天更是全國首個城市落實員工須打針才可上班,違規僱主要罰一千美元。    此外,本港在外防輸入措施存在漏洞,豁免機組人員檢疫,結果頻頻有貨機機師回家檢疫期間確診,即使當局昨天收緊要機組人員首三天於酒店檢疫,始終難以消除其將病毒帶進社區的風險,而與他們住同一幢大廈的居民仍然有機會感染病毒。與其不時擔驚受怕進行圍檢,長痛不如短痛,應考慮推行疫苗護照,提高全民的保護力。 制訂打針路綫圖 重燃外遊希望    港府鎖定先與內地通關,因內地疫情相對受控,而外國卻反覆未止。惟並非所有市民都想回內地,有的希望到外國旅遊,若推疫苗護照可同時為與內地和外國通關鋪路,給「渴遊」已久的市民重燃希望,從而積極響應打針。    假如當局有意推行疫苗護照,宜參考外國經驗,制訂時間表,分階段有序落實,切勿一刀切,並借助科技幫助僱主或零售業核查電子針卡證明。同時亦要訂出路綫圖,當接種率達到某水平便會放寬或取消某些社交距離措施,到了甚麼水平便可與周邊地區恢復免檢通關,讓大家心裏有數,願為配合經濟社會復常及外遊而打針。    控疫須果斷,不能瞻前顧後,歐美便是因為要顧及經濟和人權自由,結果不斷被疫情反覆所折騰,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東網正論
又是國泰航空!Omicron變種病毒在全球極速散播,港府打定輸數揚言農曆新年是第5波爆疫高峰,就在全港市民聞疫色變之際,國泰再有多名機組人員染疫並進入社區播毒,擺明連極之寬鬆的「自我健康管理」也沒有遵守。饒是如此,港府仍然未肯亡羊補牢,僅決定將機組人員由豁免檢疫改為首3天到酒店隔離,問題是,病毒有潛伏期,如此防疫根本只是虛應故事。 本港昨日新增6宗輸入個案,當中5人帶有N501Y及T478K變種病毒,即疑染Omicron變種病毒。新增病例中包括兩名前日初步確診的國泰貨機機組人員,其中一名45歲男子居於石塘咀,另一人46歲,居於愉景灣。前者23日由美國回港,當時在機場的病毒檢測呈陰性,26日在社區檢測中心的樣本呈初步確診。惟他抵港翌日、即聖誕當晚已四圍走,先後到訪上環的商店,並坐巴士到同為機組人員的屯門朋友家中用膳;其後去過社區檢測中心進行病毒檢測,前日亦曾到西環購買食物,結果其屯門朋友亦告初步確診。上述所有人皆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意味變種病毒極大可能已在社區落地生根。此外,昨日初步確診有14宗,包括上述的屯門個案。 一而再、再而三,自港府收緊豁免檢疫安排後,這已是第N次有國泰機組人員染疫,而且絕大部分在進入社區後才被檢測出來,港府也不得不承認第5波在社區爆發的風險非常高,這明顯是當局自製爆疫炸彈的惡果。 本報又好,專家也罷,過去已多次向港府進諫,不能再任由國泰機組人員免檢疫入境,更不能倚賴和信任國泰自訂極之兒戲的「健康管理風險」,奈何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港府為了維護國泰利益,不欲增加其營運成本,堅持讓高危的機組人員免坐疫監,甚至語帶威嚇表示,一旦對機組人員實施嚴格防疫要求,本港貨運隨時「冧檔」。重商輕民的結果,是新型變種病毒旋即隨國泰機組人員帶進本港,現在已出現疑有機組人員將病毒傳給友人的情況,而友人期間又有進行社交活動,以Omicron傳播力極速極廣觀之,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絕非危言聳聽。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即使爆疫風險高唱入雲,港府依然堅持善待國泰,現在僅要求機組人員入境後到酒店隔離3日,但連衞生官員也承認,許多Omicron個案都是在入境第4、第5日才被發現,檢疫3日顯然同開門揖疫沒有多大分別,惟當局依然強調要「平衡」貨運需求。甚至乎,明知有機組人員沒有遵守「自我健康管理」四處播毒,當局連懲罰機制也沒有。這個政府之冥頑不靈、見到棺材也不流淚,由此又可見一斑。 更添煩添亂的是,本港某些專家為了達成香港早日與西方國家通關的目的,瘋狂谷針已到了口不擇言的地步。中央早前才一錘定音,堅持香港不能與病毒共存,新冠疫情必須清零,言猶在耳,港大專家袁國勇等人卻多次唱反調,昨日甚至揚言不打針的市民只能遭受「物競天擇」、「你是要過身」,換言之,不打針就要死、不打針你死你事。 誠然,為了防疫,提升疫苗接種率並非壞事,但香港是自由社會,尊重市民個人意願同樣重要,總會有些人的身體條件不適宜接種疫苗,難道這些人就要接受「物競天擇」,就是抵死嗎?加上過去所有接種疫苗的死亡事件,均一律被判定為與接種疫苗無關;就算判定為有關的面癱等副作用,賠償也是少得可憐,根本無法令抗拒接種者有信心。 更何況,事實已經證明疫苗無法有效預防感染及阻止傳播,頂多可能減低演變成重症的機會,惟袁教授依然認為,為了與外國全面通關,本港疫苗接種率必須提升至99%,港府必須推行「疫苗護照」、「與病毒和諧共存」,即使明知新加坡、美國、英國等與疫共存的國家,感染人數急劇上升,疫情不斷惡化,重症比率又未見顯著下降,一樣要求港府倣效這些失敗國家放棄清零,還美其名曰由「守勢」改為「攻勢」。端的是甚麼居心,實在令人莫名其妙。 其實,香港本地疫情早已清零多時,之所以仍然無法擺脫疫情泥沼,全因港府外防輸入漏洞百出,明知國泰一再播毒,依然聽之任之。目前全球各地皆受到Omicron的兇猛威脅,僅英國過去3天便錄得逾31萬宗新冠確診個案,難道為了與英美通關,香港也要與疫共存、步前宗主國死傷枕藉的後塵嗎?專家除了叫人打針、打針、打針,高呼與國際通關、通關、通關,還有甚麼實際建樹?新的一年,香港人還是要自求多福!
頭條社論
病毒「福爾摩斯」袁國勇教授協助港府堵截新冠肺炎病毒,不遺餘力,他亦不時就如何抗疫,出謀獻策,昨天他就提議落實疫苗護照,以求港人生活可以逐步復常,這可說是一個路線圖,頗為理想化,具體如何執行,並不容易,必定會遇到部份市民反對,但即使是路線圖倡議,至少可以刺激政府和公眾思考、討論,推動大家尋求共識,如何按部就班執行疫苗護照。    根據袁國勇的提議,香港於明年三月實行疫苗護照,若未打針者,屆時便不能上班、上學,至明年五至七月大多市民應該已打第三針,料暑假可以全面開放邊境。如此制定「硬指標」,牽涉能否上班和上學,與人身自由有關,每一名市民都會有不同反應,如何在公眾衛生與人身自由之間取得平衡,極具爭議性,料社會不容易達至共識。    即使困難重重,但在推行疫苗護照之外,已別無他法,可以更好地達至內防反彈,港府要負起帶領角色,了解各界的看法,作出研判,並盡量以大家能承受的方式推行,以幾部曲行事,將會令市民容易適應,並減少反對阻力。    例如提出一定寬限期,給市民有足夠時間打針,然後才實行未打齊針者不可進入多類處所,即開始落實疫苗護照,其後逐漸擴大護照的適用範圍,包括上學、打工,以至參與其他活動,以起持續谷針的正面作用,也讓公眾慢慢適應疫苗護照,並認同其抗疫的重要作用,凝聚社會各界,一同走出疫情的困擾。

Share:

More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