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22日獲得拜登總統提名續任主席四年,現任理事布蘭納德則獲得提名為主管貨幣政策副主席。拜登受制於民意支持度偏低,且最新一輪的擴大支出法案又卡在國會,為避免經濟及金融市場節外生枝,因此對此一重要人事任命選擇延續與妥協,絕對是最安全、最好辦的作法。由於鮑爾、布蘭納德兩人的貨幣政策立場都屬於「大鴿派」,儘管當前美國通膨居高不下,預料在貨幣政策上仍將是「小緊大鬆」局面。 拜登提名這兩位人選,很大一部分是基於政治妥協,遷就經濟現實及避免金融動盪。拜登提名人選固然需得到民主黨參議員全力相挺,最好還能爭取到部分共和黨議員的支持。鮑爾政黨屬性為共和黨,但色彩不明顯,加上「鴿派」的政策立場,既不會遭到多數民主黨議員抵制,還能輕易得到一些共和黨議員的背書,可說是擁有兩黨議員的普遍支持。且據報導,財政部長葉倫也贊成提名鮑爾,因此鮑爾的任命案將可在國會輕鬆過關。 副主席提名人布蘭納德原本也是拜登考慮的Fed主席人選。她的經濟專業能力不容置疑,柯林頓主政時曾任白宮的副國家經濟顧問,歐巴馬時代則擔任過財政部主管國際事務次長;她的夫君坎貝爾今年出任拜登政府的副助理國安顧問。但也因為她與民主黨的關係濃得化不開,共和黨自然擔心她在貨幣政策上會為拜登保駕護航,加上布蘭納德一向反對鬆綁金融法規,與共和黨的立場不合,更「得罪」華爾街金融機構,如果拜登提名她出任主席,必將遭到共和黨議員杯葛,民主黨內也有「溫和派」參議員不會支持,從而影響拜登最重視的新一輪擴大支出法案能否通過,這才是重中之重。但提名她出任副主席,較容易獲得國會通過,副作用也較小。 拜登的提名也遷就經濟現實。由於通膨升勢已不容忽視,Fed決定於11月啟動資產購買計畫「退場」程序;若在原定期間內通膨進一步惡化,更不排除加速「退場」的可能性,從而影響首次升息時機及後續升息速度,明年貨幣政策操作可謂存在高度不確定性。拜登若在此時陣前易帥,將使不確定性更高,是為兵家大忌。至於鮑爾將「退場」啟動時機拖到現在,用心則是路人皆知;如果鮑爾在年中時就啟動「退場」,如今的去留也就無足輕重了。 其實鮑爾與布蘭納德在貨幣政策上同屬「大鴿派」。鮑爾曾經承諾在達成「最大就業」目標之前,將維持政策利率「近零」,即使通膨升高也在所不惜。布蘭納德比鮑爾更「鴿」,Fed去年8月採取的「平均通膨目標」新貨幣政策決策架構就是由她策劃,容忍通膨率在一段期間內超標,不必急於升息;她更提議對美國公債採取「殖利率曲線控管(YCC)」措施,將殖利率壓在低點。 鮑爾目前不僅是政策環境進退兩難,還不乏內憂外患。目前美國經濟復甦勢頭已經出現洩氣信號,總就業人數迄今仍比疫情爆發之前的高點減少400多萬人,顯然未能達到「最大就業」目標;從就業面來看,Fed仍應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然而10月消費者物價比去年同期猛升6.2%,升幅創31年新高,通膨率已遠遠超過新的平均目標,並帶動中期間的通膨預期超標,且因勞工供給短缺,工資已持續上升,一旦形成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發生惡性通膨,甚至停滯膨脹的風險都將升高。 目前不僅外界經濟學者一再批評Fed的政策已經落後於大勢,連內部也形成「地方包圍中央」的氣勢,預測Fed將提前升息的決策官員愈來愈多,時機也愈來愈往前。面對通膨來勢洶洶,鮑爾今後將不得不少提、甚至放棄「通膨過渡論」,並領導貨幣政策進入一小段的「收緊」期,但絕對談不上「緊縮」。
明報社評
進入政府設施必須使用「安心出行」後,當局進一步宣布,下月9日起,所有人進入食肆、酒吧、健身中心等「表列處所」,必須掃碼,不能再「填紙仔」,長者、兒童及有特別需要人士除外。香港與內地通關,需要加強病毒追蹤能力,更多處所強制掃碼,被視為重要配合措施,惟即使不考慮通關,「填紙仔」漏洞多多,本來就應該淘汰。對食肆而言,一律使用「安心出行」,可以避免因為食客虛報資料而惹上官非;對很多食客來說,掃碼光顧食肆,經過接近一年的時間,亦已成為習慣,實際執行不應有太大困難。當然,小部分有特殊需要人士,諸如失明人士等,無論掃碼還是填紙仔都有困難,當局應盡量提供支援,並容許商戶酌情處理。 強制掃碼擴至食肆 解決「亂填紙仔」問題 內地疫情防控專家團在港4天考察結束,兩地第二次專家「對接會」明天舉行,外界相信恢復通關在望,若說加強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措施,尚欠臨門一腳,估計就是機場風險管理,以及擴大「安心出行」使用。餐飲等行業最近已預期,強制使用「安心出行」規定,將擴至所有食肆。當局昨天的宣布,某程度是意料中事。 「安心出行」推出一年,嚴格來說只是個人出行記錄程式,直至本月以前,一直都是自願使用,就算當局發現確診病例,也未必可以靠「安心出行」找出同場密切接觸者。有人質疑「安心出行」無助病毒追蹤,並以此為由反對擴大使用,現實是若不擴大使用,根本就不可能真正發揮它應有的防疫作用。香港現階段沒有條件「與病毒共存」,外防輸入很難滴水不漏,內防反彈因此非常重要,病毒追蹤機制必須有效到位,就算不考慮與內地通關的問題,從公共衛生角度,擴大「安心出行」使用,本來就是應該做的事。 本月初開始,政府設施必須掃碼才可進入,引起甚大迴響,當中以政府街市爭議最多。以往市民出入街市,從來毋須掃碼或「填紙仔」,現在忽然多了一個程序,必然有很多人不習慣,基層長者面對的適應問題尤多。相比之下,食肆、酒吧、戲院等處所使用「安心出行」,差不多有一年時間,顧客早已習慣要麼掃碼要麼「填紙仔」,防疫關卡本已存在,新規定帶來的適用問題,理應比政府街市掃碼為小。本港實現動態清零,零售餐飲等行業近月生意顯著改善,惟跟2019年初水平相比,仍有一定距離,飲食業界主流樂見通關,對強制掃碼亦多表支持。 食肆環境相對狹窄,顧客除下口罩進食,傳播病毒的風險,一定比戴着口罩逛商場或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為高,良好的病毒追蹤系統尤其重要。過去一段時間,政府容許食客「填紙仔」代掃碼,衍生不少亂象,部分人並無認真填寫資料,聯絡方法亂寫一通。根據現行規例,食肆有責任把關防疫,過去數月有一些餐廳因為食客「填紙仔」出問題,被罰兩周不可晚市堂食,生意受影響之餘,前線員工壓力也大,強制掃碼可以一勞永逸解決「亂填紙仔」問題,對食肆及員工也有好處。 目前本港食肆按防疫條件,可分為ABCD四類,C、D類營業時間及入座限制都較寬鬆,惟食肆必須做到指定打針要求,食客也必須用「安心出行」,A類毋須掃碼、「填紙仔」或打針,代價是只限兩人一枱,沒有晚市。至於B類與C類的分野,在於是否必須掃碼及所有員工打過針。新規定實施後,「掃碼與否」這條界線不復存在,相信會有一批B類食肆可以直接成為C類,然而這跟放寬食肆防疫要求,是完全不同概念,業界不應誤會,以為現在防疫「有價講」。 打針、「安心出行」、社交限制雖然都是防疫措施,惟性質與作用並不一樣,不一定可以互相取代,遑論當作「交換條件」。「安心出行」強制掃碼,作用在於較易尋找密切接觸者,及早切斷傳播鏈,本質屬於亡羊補牢;疫苗作用在於預防重症死亡,希望透過保障個人,減輕醫療系統壓力;社交限制為的是減低近距離接觸傳播病毒的風險。正如打了針不代表可以不戴口罩,有了強制掃碼,不等於食肆可以討價還價,要求放寬社交限制,縮窄每枱相隔規定,多擺幾枱做生意;有政府街市商販提出以完成疫苗接種,換取毋須強制掃碼,從防疫角度,其實也說不通。 疫下復常大我為重 照顧弱勢政府有責 放眼世界,疫下復常無法不付出代價,無論疫苗通行證、強制打針等,都需要小部分人妥協遷就。政府要以社會大我利益為重,但亦要體恤並幫助真正有困難的人。強制使用「安心出行」,政策精神在於不容許以「不願使用」為由拒絕掃碼,對於有實際使用困難的人,諸如露宿者、失明人士和不懂使用手機的長者,當局應多予通融支援。有失明人士關注組織表示,最近收到不少視障人士求助個案,建議當局改善措施,包括加設凸起標示方便視障人士尋找二維碼、為有特殊需要人士統一「填紙仔」表格、讓視障人士可先行在家中填寫等,當局應該從善如流,為受影響的弱勢人士提供更多協助。
星島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周一正式提名鮑威爾連任聯儲局主席,並提名儲局理事布雷納德做副主席,美股聞聲上升,納指和標指創新高後分別倒跌百分一點二六及百分零點三二收市,杜指微升,美國債息亦上升,皆因兩人在提名感言上重點提及通脹,令市場人士擔心儲局會收緊貨幣政策。事實上,鮑威爾連任反映儲局的寬鬆幣策將維持一段時間,只是通脹飆升成了美國當前人人關心的話題,作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央行行長,他談及通脹的言論自然會被市場無限放大,投資者須緊盯美國經濟數據,不宜捕風捉影。 鮑威爾鴿轉鷹? 恐市場想多了 鮑威爾在提名記者會上強調,高通脹對美國家庭造成損失,尤其哪些無法應付日益高漲的食品、住房和交通開支的家庭,承諾會用儲局的工具來支持經濟和就業市場,避免高通脹積重難返。布雷納德亦表明將會把就業情況作為工作核心,確保恢復充分就業,以降低通脹。 由於十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按年升百分六點二,創三十一年來最大升幅,而拜登將遏止通脹視為當前頭等大事。鮑威爾本月初公布減買債計畫時,強調若通脹飆升得太高,將會重新調整政策,故他在獲提名連任時放鷹風,難免惹起市場揣測,儲局為了遏止通脹,可能加快收水速度,甚或提前加息,令美股下跌,美債息上升。 事實上,拜登提名共和黨的鮑威爾連任,並提名民主黨的布雷納德做副主席,是維持其加強兩黨合作的承諾,也確保儲局政策的一貫性。鮑威爾跟布雷納德的組合是當下最好的選擇,因兩人在幣策上均屬鴿派,而後者對加強金融監管更屬強硬派,予人幣策保持連續性,同時監管更穩健有力的感覺。 鮑威爾放鷹,相信是為爭取國會參議員支持其任命,並不代表儲局政策將有大變。首先,他的言論不但未改變其對通脹只屬暫時的看法,也沒動搖其對平均通脹可高於百分二目標一段頗長時間的觀點,他依然堅持要待充分就業才是加息的好時機。若目前因通脹升溫便貿然加快收水,或發出提早加息言論,會引起市場恐慌,造成股市和金融市場震盪,不利經濟復甦。 此外,推高通脹的一些因素正有緩減迹象,例如加州洛杉磯和長灘港擠塞,導致卸貨延遲,市面商品奇缺的問題,在拜登下令碼頭全天候運作和向貨櫃承運商徵收貨櫃滯留費後,滯留貨櫃量大減三成三,供應鏈瓶頸獲得緩減,隨着進口商品供應增加,有助緩解通脹壓力,讓儲局可觀望多一段時間。 供給瓶頸緩解 釋戰略油遏通脹 拜登昨天宣布將聯同中國、日本、印度、南韓等石油消耗國,一起釋放戰略石油儲備,單是美國就將釋出五千萬桶油,短期肯定可抑制油價,長期還要靠他游說油組增產。拜登亦尋求與中國改善經貿關係,磋商對等降低關稅,試圖減少進口產品的成本價,一旦雙方談妥,相信有助紓緩通脹壓力。 儲局目前有一個理事職位懸空,未來將有兩位理事離職,明年初共有三個空缺須填補,意味將迎來一次大換血,影響到未來幣策走向。除非通脹失控,否則儲局將會按原定每月減少買債一百五十億美元的進度進行,待明年六月停買債後才決定何時加息,加息節奏則取決於通脹和就業數據,而鮑威爾和布雷納德早前均強調在充分就業未達標前,不會急於加息。 因此,鮑威爾放鷹風只是出口術,儲局政策沒變,仍舊是看數據行事,但會做好預期溝通,以免金融市場出現大震盪。
東網正論
萬眾期待的中港通關如箭在弦,內地疫情防控專家團昨日完成在港最後一日行程,港府明日將率團到深圳舉行第二次兩地對接會議,加上中央再次送大禮,東京奧運健兒即將訪港,坊間一片喜洋洋。然而奇災巨禍往往在麻痹大意之際降臨,目前變種病毒輸入個案無日無之,外防輸入仍然中門大開;何況社會高度政治化,不滿通關者大不乏人。不怕一萬,最怕萬一,要是當局不提高警惕,修補漏洞,甚至人為作怪,通關之日恐怕就是爆疫之時,勿謂言之不預也! 中港封關接近兩年,兩地民間交流近乎停擺,不僅經濟大大受挫,中港家庭長期分隔異地才是最不人道,中港通關的呼聲由是一浪高於一浪。隨着民怨不斷累積,中央不滿之情溢於言表,港府不得不改弦更張,由最初毫不着緊,防疫馬虎了事,變成近期擺出積極姿態,既收緊40類人士的免檢疫入境安排,又半強制市民使用「安心出行」,甚至即將不再接受食客「填紙仔」進入餐廳;昨日起更收緊抵港檢疫安排,不再接受深喉唾液樣本檢測。如此種種,無非是想符合中央開出的通關條件,加快通關。 林鄭明言,熱切期盼公布有序通關的詳情,下月初有望「小通關」看來不再是「空頭支票」,這固然值得高興;加上中央放行奧運國家隊訪港,勢必掀起市民的運動熱和愛國心,為通關創造和諧氣氛和有利條件。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商界和民間翹首以盼,然而福兮禍所伏,目前輸入個案仍然源源不絕,而且絕大部分為防不勝防的變種病毒。 僅昨日便有6宗輸入個案,當中5宗帶有變種病毒株,餘下一宗的患者是幼童,年紀小病毒量不足,驗不出是否帶有變種病毒而已。可以說,新冠病毒早已非原來的新冠病毒,令抗疫之路更舉步維艱。君不見,早前有菲律賓外傭經過21日隔離並多次檢測均無驗出帶有變種病毒,但到了來港第27日、進入僱主家中才確診,足證變種病毒愈來愈難提防,21日檢疫期未必能夠揪出患者。 眾所周知,Delta變種病毒是目前普遍已知傳染力最強的變種病毒,但新冠病毒不斷變種再變種,隨着Delta+、AY.4.2等「子孫」逐漸盛行,愈來愈多專家相信Delta並非「終局之戰」,未來必會出現比Delta更強的變種病毒。這絕非危言聳聽,面對Delta變種病毒大舉來犯,疫苗早已宣告失效,打齊兩針甚至三針一樣中招,證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新冠病毒變種速度永遠在疫苗研發之上,不管接種多少劑也難言有免疫力;而且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極廣,不但可經空氣傳播,甚至能附在物件表面,早前有寄港的淘寶包裹被內地驗出沾有新冠病毒,但包裹早已入境。連內地如此嚴防死守也難免走漏,港府防疫鬆弛無道,從高危地區如英美等地寄往本港的速遞包裹,當局會認真「驗毒」才怪。 更不必說,港府直到今日仍然極度優待國泰航空,經過3名機師進入社區後確診變種病毒一事,仍然拒絕學乖,僅將3名機師「炒魷」了事,甚至速速將隔離了極短時間、與染疫機師住在法蘭克福同一酒店的百多名機組人員提前放「疫監」。美其名曰擔心無貨機機師開工影響本港航空物流,實際上只是不欲增加國泰營運成本。在中門大開之下,一次走漏足以致命,遑論不時有離港短時間後再入境人士確診,連當局都不清楚確診者是否在外國染疫,結果又要勞師動眾圍封所居大廈強檢。 例如日前有從美國返港的23歲男子初步確診變種病毒,因為潛伏期在港居住,故要將大嶼山愉景灣圍封強檢。類似事例不勝枚舉,擾民還屬其次,最擔心是變種病毒有潛伏期,期間未必能檢測出來,強檢即使第一時間沒有找到確診者,也不代表沒有人受感染,一旦病毒悄無聲息流入社區,後果不堪設想。 當然,日防夜防,家賊難防,最怕堡壘從內部被攻破。香港泛政治化嚴重,黃藍不共戴天,中港通關顯然為部分人所不樂見,以政府內部黃絲充斥觀之,一旦有人從中作梗搞破壞,中港通關之日,恐怕就是香港爆疫之時。這絕非陰謀論這麼簡單,本港專家一再指出,通關後本港疫情必會再起,甚至有專家言之鑿鑿指香港會有50萬人染疫,言下之意似是內地會將病毒輸入本港,但其實病毒從香港輸入內地的機會更大。 原因很簡單,本港防疫漏洞百出,高危群組繼續獲得豁免檢疫,外來輸入個案源源不絕,而且手握公權力的黃官黃公僕潛伏在內,要整蠱作怪並不困難。要是中港免檢通關後,變種病毒從香港輸入內地,屆時內地不得不叫停通關,某些人希望的中港隔絕便水到渠成,這對香港經濟以至中港人心的打擊必然巨大。 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本報提出忠告,無非恨鐵不成鋼,希望港府真正「的起心肝」修補所有防疫漏洞,嚴正檢視內部亂象,不要讓苦候近兩年的中港通關最終落空,甚至將禍水引向內地。 言者諄諄,但願聽者不會藐藐!
頭條社論
戴口罩、洗手、掃「安心出行」,對社會抵抗新冠肺炎疫情,有莫大的好處,被視為抗疫「三寶」,當中只有「安心出行」的使用量未全面普及,不利於嚴防疫情擴散。港府宣佈,由下月九日起,把使用「安心出行」擴展至所有受《預防及控制疾病規例》規管的處所,換言之,包括餐廳、健身中心、戲院、美容院等,屆時市民外出用餐或活動,沒有「安心出行」,就會吃閉門羹。這項硬性措施,遲來好過不來。 據統計處顯示,「安心出行」推出以來,有近六百三十萬人次下載,仍然有很多人未使用,一旦爆疫,當局就難以通知相關人士,不利於截斷病毒的傳播鏈。故此,當局一直不遺餘力宣傳,希望更多人使用。早前規定進入政府辦公大樓、公營街市、運動場等設施也必須使用,目的就是鼓勵公眾下載。 「安心出行」推出以來,發揮了追蹤疫情的作用,至於私隱的擔心,證實過慮,資料只留在使用者手機內,不會分享。對於食肆來說,也適應了「安心出行」,反而填紙仔問題多多,食肆沒人手和時間核對,一旦有人亂填,如帶病毒,也無法尋回,會連累店方營運,也阻慢堵截疫情的發展。未下載「安心出行」者,將自限活動範圍,不單止在本地,還有一旦通關,就不能回內地,十分蝕底。

Share:

More Posts